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

2024-07-0201:01:45综合资讯0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

《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其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领域,被后世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作者老子也被道教奉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可见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又完善了道教。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不分章,后世整理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计划用81天时间,对《道德经》中的81章,每天一章节进行解析和译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理解《道德经》。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

【原文】

其安易持①,其未兆难谋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①持:保持。

②兆:苗头,征兆。

③泮:分散,破碎。

【译文】

当事物平静安稳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未显露出征兆时难以谋划。当事物脆弱时容易分散,当事物细小微弱时容易消散。做事要在萌芽阶段就开始处理,处理问题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遥远的远行,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主观妄为的将会招致失败,强行把持的一定会失去。因此有道的人无所作为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也不会遭受损失。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遭受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有道的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

【解析】

本章重点提出了物理与人理相结合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还包含着富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技巧和生活智慧,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国人修身行事的标准。

“其安易持,其未兆难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在本章中,老子先是阐发了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之处,但是在两千五百年前,它却是振聋发聩之语。

接着,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我们联想到了《苟子·劝学篇》中的这几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老子和荀子在思想观点上有某些相通之处,或者说,荀子承继了老子的某些观点。荀子接下来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这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凭借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就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事实上,宇宙间所有看上去属于偶然的和突发性的事变,都必然经过了一个复杂、隐晦、潜移默化的演化阶段,只不过人们往往注意不到罢了。人类注意不到事物的潜移默化,而许多动物却比人类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风雨来临之前的晴天白日下,老鼠、蚂蚁、青蛙、飞鸟们都会预感到暴风雨的即将到来而纷纷未雨绸缪。按照生物界的常理,人类自然也应该具有未雨绸缪的能力,但事实上,在近代科学工具产生之前,人类确实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至于为什么会丧失,或许是人类脱离大自然的时间过久、隔离过大,或许是人类过于注重对人类世界的关爱而故意疏远了大自然,或许是人类有意地回避了那些无可逃避的灾难。

老子的提示对于人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他告诉人们:所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事物都有它的萌发时期,萌发时期的事物正处于柔弱阶段,如果人们善于把握事物的这种规律,就能够防患于未然。他指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正是对能瞻前而不能顾后的人的提醒。

老子洞察了万物对生命的坚守,从来都不是通过变换表面形式来故弄玄虚,而是真诚地顺从自然,感到人类的许多行为确实是脱离自然界太远了。

而且,人类这样犹如急行军一般的前进,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会有真实帮助吗?老子不认为人生应该如此度过。老子在此强调了-一切灾难和祸患都因有所作为和心理偏执而起,他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不试图有所作为,自然然很少有失败;个人行为不偏执,自然很少有失误。老子认为,一般老百姓做事情,因为不懂无为的道理,也不能把一件事情从始至终以一种其慎重的态度来进行,他们虽然永远在忙碌着,却总在事情眼看着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

王弼《道德经注》

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谋之无功之势,故曰“易”也。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处在安全的境地依然提防危险,时刻留神以防失败,谋划无功而返时该如何应对,所以说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容易预防。虽然从非物质的非存在物成为了实际存在的东西,但是它们物质的一面仍然

如播种一般,耕地深厚,培土丰沃,待秋时自有硕果。亦如遭遇窃贼,端坐监视,无需横加干涉,小贼自会逃遁。世人不知万物自然发展规律,误以为必须有所作为才能成功,必须执着坚守才能保有,故而常与祸患徒劳周旋,为幸福添置无谓累赘,终致祸患愈演愈烈,幸福殊难企及,皆因如此啊。

圣人洞悉作为之弊害,不以人为代天,始终顺应自然规律,故无事不成。世人心系得失,小事尚知顺势而为,待大事临近功成之际,却恐惧错失,反生变故,致使前功尽弃,正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世人皆以私欲求偿而损害事物,以私见自恃而曲解道理,圣人并非无欲,其欲乃无欲,故虽有欲而不损于物。圣人并非不学,其学乃无学,故虽有学而不害于理。如是内外空明,虚寂无为,可辅万物之自然,待其功德圆满。

圣人深明妄为之祸害,不强求人为干预天意,始终依循自然规律,故而无所不克。世人专注于利害得失,细微之事尚可顺其自然,及至大事将成之时,却畏首畏尾,致使功亏一篑。故云“持之以恒,方能无败”。

众人皆执著于私欲,伤害他物;笃信所学,曲解真理。圣人并非无欲,而是以无欲为欲,故虽有所求而不伤万物。圣人并非不学,而是以无学为学,故虽博览群书而不违背正道。如此内外空明,心无挂碍,辅佐万物顺其自然,静待花开结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

欢迎关注 ,让思想充实生活。阅读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启迪,滋养正气朗然。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