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原文

2024-07-1601:18:46综合资讯0

乌云密布,仿佛欲摧城墙,盔甲在阳光下闪烁,宛若金色鱼鳞张扬。

战鼓声震彻凄凉的苍穹,塞外血迹在夜色中化身为紫色的凝香。

半卷的红旗垂落在易水旁,寒霜沉重,鼓声沉寂,难以激昂。

愿为君主报效于黄金台,手提宝剑,誓死捍卫国家的安危。

〔简析〕

盛唐之后,帝国衰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吐蕃贵族侵扰边境。诗人对内忧外患的现实深感痛心,渴望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这首诗用慷慨激昂的笔触,赞颂了边关将士面对强敌,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寄托了诗人渴望报国的赤诚之心。

首句比喻乌云密布,仿佛要毁灭城池,暗喻边关危急。次句描绘敌军铠甲的闪耀,既渲染了紧张的临战气氛,也展现了敌人的强大。第三、四句描写战争的激烈,号角声在凄凉的秋色中回荡,战士的鲜血在边塞的土地上渐渐凝固成紫色。第五、六句写将士被迫后退,偃旗息鼓,却始终不曾放弃反攻的信念。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君王效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格调壮烈悲凉,与所表现的题材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关。通过比兴的手法,运用黑云、鲜血、宝剑等富有色彩和意象的意象,辅以七言歌行的自由形式,塑造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雁门太守行原文

〔注释〕

〔1〕《雁门太守行》:汉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戍情事。这首诗是用旧题写时事。古雁门郡占有今山西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2〕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他作诗勤苦,刻意求新,诗风新奇瑰丽,语言新颖诡异,意境幽奇神秘,具有独创性。

〔3〕摧:毁灭。

〔4〕甲光:铠甲的闪光。

〔5〕日:一作"月"。

〔6〕金鳞开:铠甲是由很多片铁叶组成,形似鱼鳞,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故称。

〔7〕"塞上"句:注家说法不一。一说战士鲜血流在塞上土地,黄昏时逐渐由红变紫。一说暮色渐深,云山都成紫色,将"燕脂"解作"暮色霞光"。

〔8〕易水:一般指今河北省易县的北易水。这里不一定实指其地。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可以引起这一联想,与本篇的悲壮情调相合。

〔9〕君:指君王。

〔10〕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昭王曾置千金于台上,用来招聘天下的贤士。

〔11〕玉龙:宝剑的代称。传说晋初雷焕于丰城县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变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