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和哪些食物同吃易中毒

2024-07-2101:21:17综合资讯0

科技谬论大起底,真相还原谣言
夏季致暑勿轻信,辟谣揭露真假论
记者 刘垠
时值盛夏,随着气温居高不下,关于健康和食品安全的谣言也随之躁动。这些言之凿凿的视频和文章披着科学的外衣,让人难以辨别真伪。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一探谣言背后的真相。
谣言破除
一、谣言:食用一次肉类相当于服用五粒避孕药
近期,一篇名为《中科院:食用一次肉类相当于五粒避孕药,六成小学生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章声称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发现“食用一次肉类相当于五粒避孕药”,“饭桌上的鸡鸭猪牛鱼全都沦陷”。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这篇文章断章取义,错误地将抗生素和避孕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混为一谈。两者成分不同、作用机理不同,不能混淆。
文章中所提到的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重点在于畜禽抗生素残留问题,与避孕药无关。所谓“食用一次肉类相当于五粒避孕药”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目的是博取眼球、激发愤怒情绪,从而促进文章传播。
事实上,动物养殖中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保护措施。只要养殖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抗生素并遵守休药期规定,“抗生素残留”就能符合国标要求,对人体无害。滥用兽用抗生素确实值得警惕。
二、谣言:支架搭桥已过时,消融术才是治疗血管堵塞的神器
近日,一段标称“血管消融术”的手术动画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宣称这是国外治疗血管内堵塞物的综合消融术,甚至得出结论:国内的支架和搭桥手术技术已经过时。
专家辟谣指出,该视频展示的并非血管堵塞手术,而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视频中提到的“消融术”并非用于治疗心脏血管堵塞的新型技术,而是心脏科治疗心律失常或心肌肥厚的方法。
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雪婷表示,心脏血管狭窄堵塞与输尿管结石不同,无法像视频演示的那样通过打碎堵塞物来处理。目前,对于心脏血管狭窄及堵塞,世界公认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
三、谣言:常用右耳接听电话会伤及大脑
如果你习惯用右耳接听电话,以下这个谣言可千万别信。
网传消息称,常用右耳接听电话会直接影响大脑,甚至导致损伤。理由是,大脑的主要系统都在右脑,而手机辐射会直接伤害大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巧平表示,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分工不同,无论用哪只耳朵接听电话,对大脑的健康影响都是一样的。
现代人每天都暴露在各种电磁辐射中,电脑、电吹风、电视机等带电物品都有一定量的辐射,手机只是其中之一。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手机,在接听电话时产生的辐射就会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谣言:杨梅和海鲜同食如服
盛夏季节,杨梅上市,也是品尝海鲜的好时节。网上流传着一则传言:杨梅不能与海鲜一起食用,因为杨梅中的维生素C会与海鲜中的砷类物质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
对此,朱毅解释说,这个说法是谣言。无论是西红柿还是杨梅,它们的维生素C都不能与海鲜中的五价砷还原成有毒的三价砷。在人体的胃液环境中,这个反应也不可能发生。
况且,通过食物链摄入体内的砷主要是毒性较小的有机砷化合物,要生成“”,需要特定条件和剂量。没有发生过海鲜导致砷中毒身亡的事件,也没有海鲜和新鲜水果同食导致砷中毒的临床案例。“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不科学的故事情节中,后来就一直出现在食物相克的谣言里了。”朱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