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胆小鬼到勇者:我的个人修炼之路
人们常说我胆小,甚至不敢坐飞机。但也有人说我胆大包天,1992年就敢辞去大学的铁饭碗“下海”。其实,胆大与胆小是相对的,取决于面对什么事情。要谈个人修炼,我得先剖析自己胆小的根源。
胆量或许有遗传因素,比如我母亲就很胆小。但她也曾为了养活我们做出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所以遗传也不能解释一切,更何况我们无法改变先天因素,讨论也毫无意义。
我认为,后天形成的胆怯性格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习惯养成,二是愿望吸引力,三是专业和认知的加持。这三点会影响一个人的胆量和行为。
首先是习惯养成。面对困难、未知、冲突甚至打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逃避退缩。但也有些人无法逃避,只能硬着头皮上,例如背负责任的兄长、领导、父母等等。他们并非不害怕,只是责任感战胜了恐惧。而克服困难的经历多了,便形成了遇事不慌的习惯。
这种习惯往往形成于童年。一般来说,家里的老大因为承担更多责任,往往胆子更大,更容易有所成就。凡事无绝对,老二也可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但更多排行靠后的孩子习惯了跟随,缺乏直面挑战的机会,逐渐养成了逃避的习惯。
童年形成的习惯并非不可改变。后天修炼就是要修正旧习,锻炼意志力。例如,有意识地挑战自我,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信心。你会慢慢发现,困难并不可怕,自信往往来源于战胜恐惧。而自信本身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战胜恐惧的感觉,它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
其次是愿望的吸引力,即你追求的目标有多大的诱惑力。历史上无数农民起义,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够放手一搏,就是因为梦想的召唤。
1992年,我之所以敢于放弃大学生涯,是因为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与其在象牙塔里按部就班,不如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深圳、宁波、上海,一路走来,我经历了无数精彩,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认知。这份渴望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让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的火车。那一年,我28岁!
最后是专业和认知的加持。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对未来一无所知。但如果预知了结果,恐惧便会烟消云散。我至今仍清晰记得1987年在武汉开会的一次经历。当时为了赶飞机,我们遇上了严重的堵车。所有人都焦急万分,只有领导一人镇定自若地说:“别急,没什么大不了的。”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领导的淡定源于他的经验和认知。他知道,即使赶不上飞机,也有解决办法。而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往往会杞人忧天。
我年轻时,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件事太重要了,会‘死人’的!”我也曾被这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现在回想起来,哪有那么多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这就是认知提升带来的改变。
见多识广,便能处变不惊;学识渊博,便能化解难题。专业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总而言之,我克服胆怯的方法就是:少想多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自信。树立远大目标,以梦想的力量战胜恐惧。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认知水平,以理性的力量驱散未知的迷雾。这就是我的修炼之道,也分享给所有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