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名词解释

2024-08-0801:19:48综合资讯1

中国古代名探:"包青天"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历史上,包拯进士出身,一路仕途顺遂,生前拥有清正的名声。他主要成就体现在行政和政治领域,个人品行以廉洁公正著称,死后追赠"孝肃"谥号。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包拯却摇身一变成为文曲星转世,主要业绩被改写为公正断案,为民申冤。民间还赋予他超能力,称他"日审阳间,夜断阴府",死后成为阎罗天子。

《新白娘子传奇》:赵雅芝勾魂摄魄的美丽

《新白娘子传奇》中,赵雅芝所饰演的"白娘子"可谓深入人心。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最初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自宋朝开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明朝,才被冯梦龙改编为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冯梦龙的"三言":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京剧改编为《苏三起解》)、"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自冯梦龙的"三言"。

冯梦龙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三言二拍名词解释

凌濛初的"二拍":与冯梦龙齐名的传奇小说

世人常说冯梦龙是被人遗忘的文学大师,却不知凌濛初与冯梦龙并称的"三言二拍"。凌濛初深受冯梦龙影响,其初刻自序曰:"独龙子犹(冯梦龙)氏所辑喻世等书,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华语小说家张大春评价"三言二拍"为"八卦中的八卦,传奇中的传奇"。畅销书作家大冰看过"三言二拍"后评价道"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中国人处事智慧的宝库

人间种种情爱纠葛,皆为世情。若想洞彻人性,通曉世情,了解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此生不可不读《三言二拍》。

"三言"精彩,而我更喜欢"二拍"。"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即刻拍案惊奇》系列,这系列明末拟话本小说集,题材涵盖奇案、绿林、野史、仙幻、婚恋、行商、骗术……以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亘古人性,不仅在当时畅销,更成为流传四百年的经典寓言。今日重读,仍不免"惊奇"以至"拍案"。

三言二拍名词解释

凌濛初取材生活,于平凡中见不凡

凌濛初喜欢收集古今杂碎轶闻,将其演绎成具有劝惩意义的故事。凌濛初本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可祖上显赫,但到了凌濛初这一代,家境已经衰落。别号即空观主人,曾任徐州通判和分署房村等官职。崇祯十六年,程继孔农民军起义,凌濛初加入何腾蛟幕府,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不久殉职。

凌濛初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女性的故事,如女侠"红拂",善于识人。

凌濛初的"二拍",奇在于从平凡中见不凡

"说话"即讲故事,"说话"诉诸"说"和"听",是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表演艺术。民间"说话"艺术以故事为主。凌濛初编撰的《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神偷"一枝梅"故事既有娱乐性,又富有寓意。

"一枝梅"的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其奇在于从平凡中见不凡。神偷"一枝梅"的故事既是"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之奇,又是"闾巷新事",具有娱乐性。

凌濛初编撰的《二刻拍案惊奇》采用了西方的"缀段性"情节,即故事之间没有密切因果关系。

"偷"是人类社会底线之下的行为。但凌濛初将"偷"升华为了善与美的故事,塑造了神偷"一枝梅"的侠盗形象。

三言二拍名词解释

《拍案惊奇》之"奇"二: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新奇

凌濛初在《拍案惊奇》中发掘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新奇。一个与围棋和爱情有关的故事,出自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一着饶天下 女棋童两局注终身》。

宋时蔡州大吕村有个村童周国能,从幼喜欢下棋,就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小棋圣"。周国能到外面之后,自称"小道人",下棋方面没遇到对手,只等女主登场:妙观。

妙观气质高傲,不苟言笑,又没人能胜她,以致"没人敢启齿求配"。周国能决意追求妙观,绞尽脑汁出谋划策,最终抱得美人归。

围棋活动高雅,贴近我们生活。围棋也许能带来好姻缘,就像那句话:以我黑白情愫,许你一世芳华!

三言二拍名词解释

《拍案惊奇》大量运用活泼的口语,注意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情节生动,以巧妙的叙述手法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性内涵作了比较深入的开掘,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

《二拍》笔下,千年大儒饱受冤屈。他究竟是谁?
明代小说巨匠凌濛初创作的《二刻拍案惊奇》,让一位千年的大儒遭受了莫须有的冤屈。那么,这位无辜蒙冤之人究竟是谁?他的冤情又从何而来?
《夷坚志庚》中的女主角,引发《二拍》创作灵感
逐字解读《夷坚志庚》,凌濛初创作出了《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故事发生在台州,官妓严蕊容貌绝伦,才华横溢,深受官员喜爱。其中,台州知州唐仲友对其尤为倾心,常邀她抚琴奏乐、填词作赋。
朱熹弹劾贪官,误伤无辜女子
朱熹闻之,严厉谴责这种贪图享乐、有辱文人的行为,遂上奏弹劾唐仲友。
严蕊被定罪入狱,严刑拷打之下,始终不肯诬陷唐仲友。
清官开明审理,严蕊诗词自救
清官岳霖审理此案,严蕊以一首《卜算子》昭雪了自己的清白: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读罢此诗,人们不禁感慨朱熹的多管闲事,连累侠女严蕊蒙冤入狱。
朱熹构陷之说不实,历史真相大白
史实并非如此。南宋淳熙八年,浙东遭遇大旱,民生凋敝。奉命前去赈灾的朱熹,途中得知唐仲友贪赃枉法的恶行,遂写下奏章弹劾其罪。
朱熹从未迫害过严蕊。据史料记载,严蕊倚仗唐仲友的宠爱,恃宠而骄,索贿受贿,甚至干预公务。
严蕊入狱后受刑并非源自朱熹,而是因贪污受贿和干预公务而受到惩处。
小说渲染误导,公众印象难拂
在小说的影响下,严蕊两次受刑的责任都归咎于朱熹。
虽为虚构情节,批判意识不应低估
诚然,朱熹迫害严蕊之说不实,但人们喜爱跌宕起伏的故事,故此误解深入人心。
禁书《三言二拍》,民间珍品
有人认为,《金瓶梅》揭露了底层社会的世态炎凉与繁华背后的悲哀,而与之齐名的禁书《三言二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明代问世以来,《三言二拍》就被视为诲淫诲盗之作,被统治者严厉禁止,因此原刻本存世甚少。
但作者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绪言》中写道:"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文不足征,意殊有属。凡耳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
有人沉醉于其中的烟火气和情感纠葛,有人惊叹其道德与心理的协调统一。
正如《金瓶梅》和《红楼梦》,《三言二拍》也曾一度被禁,但它们至今仍受到大众的喜爱。
唐寅所作《鸳鸯秘谱》,又名《风流绝畅图》,清朝时期被列为禁书,未经授权不得刻印。
此书作为清宫藏书中的珍贵善本,上有多位收藏家、皇室成员的印记,版本价值极高。
禁书虽有瑕疵,但其恣肆精彩和民间价值不容忽视。它既是"叛逆经典",也是"民间珍品",填补了经典文学作品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