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节度使(唐末48节度使一览表)

2024-08-1001:22:34综合资讯0

唐代节度使制度概述

节度使,唐代重要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获朝廷授予全权印信——旌节,得名“节度使”。唐初,沿袭前朝制度,重要地区设总管统兵,后改为都督,仅朔方仍称总管。边州设经略使,屯田州置营田使。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记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薛讷任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兼幽州都督,标志着“节度使”开始出现。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任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正式成为官职

节度使职权类似于现今的军区书记兼司令员,集军、政、财权于一身。

唐玄宗时期十大节度使/经略使

朔方节度使(唐末48节度使一览表)

唐玄宗天宝初年,共设九位节度使和一位经略使,分管边防及国内维稳:

1. 安西节度使: 治所龟兹城,辖四镇,兵力2.4万,负责管理西域。
2. 北庭节度使: 治所北庭都护府,屯兵伊、西二州,兵力2万,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以上两镇互为犄角,专职应对西域天山南北路的威胁)
3. 河西节度使: 治所凉州,兵力7.3万,阻断吐蕃与突厥的联系。
(此镇兼顾西、北两方强敌,以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为主)
4. 朔方节度使: 治所云州,兵力6.47万,防御突厥。
5. 河东节度使: 治所太原府,兵力5.5万,防御突厥。
(以上两镇协同作战,专职应对突厥)
6. 范阳节度使: 治所幽州,兵力9.14万,压制奚、契丹。
7. 平卢节度使: 治所营州,兵力3.75万,招抚室韦、靺鞨。
(以上两镇专职应对东北诸国,以奚、契丹为主)
8. 陇右节度使: 治所鄯州,兵力7.5万,防御吐蕃。
9. 剑南节度使: 治所益州,兵力3.09万,西抗吐蕃,南抚境内少数民族。
(以上两镇专职防御吐蕃)
10. 岭南五府经略使: 治所广州,兵力1.54万,绥靖境内少数民族。(唐肃宗至德元年后升为节度使)
节度使的权力膨胀与影响

节度使受命时获赐双旌双节,拥有军事先斩后奏之权,出行时树立旌节,军府树立六纛大旗,威仪赫赫。节度使集军、民、财权于一身, often 兼管两到三镇,甚至四镇,权力之大,远超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被称为“节镇”。

朔方节度使(唐末48节度使一览表)

节度使制度初期,侧重军事,主要负责带兵防御外敌,并不管理地方民政。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掌握地方军、民、财、政大权,辖区内各州刺史均受其节制,节度使本人也兼任驻地州刺史。

节度使权力过度膨胀,导致“外重内轻”局面,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的变化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部分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中后期,大部分藩镇并未割据,仅河朔等少数地区出现割据现象,且这些割据藩镇在一定程度上仍执行唐朝法令,需要借助朝廷官爵安抚军心,甚至出现过解除割据的情况。直到唐末黄巢起义后,唐朝中央政府才彻底失去对大部分藩镇的控制,藩镇割据现象变得普遍。

朔方节度使(唐末48节度使一览表)

节度使制度从建立到权力膨胀,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对唐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