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兴奋的成语(兴奋什么成语填空)

2024-08-1601:08:07综合资讯0

1月6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蔓延”误为 “曼延”、“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等。

一、 “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

2021年5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部分媒体在报道中将“六安”的“六”读作liù。实际上,“六”是多音字,读liù时表示数字,读lù时则用于地名,如“六安”、“六合”。权威辞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均对“六安”的“六”注音为lù。

二、“蔓延”误为 “曼延”。

2021年底,奥密克戎毒株肆虐全球,部分媒体在报道疫情时将“蔓延”误用为“曼延”。“蔓延”意指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扩展,形容的是动态变化,而“曼延”则指连绵不断,多用于描述静态事物。形容病毒扩散应该用“蔓延”。也有媒体使用“漫延”,在表示向四周扩散的语境下,“蔓延”和“漫延”可以视为异形词,但现在更提倡使用“蔓延”。

三、“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

2021年,接种疫苗成为头等大事,然而不少人将“接种”疫苗误读为“接zhǒng”疫苗。“种”是多音字,读zhǒng时表示事物,读zhòng时表示动作,读Chóng时则用于姓氏。“接种”疫苗指的是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内,强调的是动作,因此应该读“接zhòng”。

四、“途经”误为“途径”。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个人行动轨迹是重点关注内容。一些公告在描述个人旅居史时将“途经”误用为“途径”。“途经”是动词,表示中途经过某地,而“途径”是名词,表示路径,多用于比喻义。“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不能写成“途径中高风险地区”。

五、“必需品”误为“必须品”。

疫情防控期间,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至关重要。部分媒体在报道时将“生活必需品”误用为“生活必须品”。“必须”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而“必需”是动词,可以和名词搭配使用。“品”是名词,因此只能与“必需”搭配。

六、“赓续”误为“庚续”。

2021年,“赓续红色血脉”的说法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但部分报道将“赓续”误用为“庚续”。“庚”指的是天干第七位或年龄,而“赓”则表示连续、继续。“赓续”是同义连用,表示继续、继承的意思,而“庚”并没有继续的意思,因此不能写成“庚续”。

七、“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有句台词是“当初说这句话有失偏颇了”,其中“有失偏颇”的使用有误,应该改为“失之偏颇”。“有失”强调的是失去的对象,常与褒义词搭配,而“失之”则强调失误的原因,常与贬义词搭配。“偏颇”指的是偏向一方、不公正,因此应该用“失之偏颇”。

八、“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

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惊人成绩,部分媒体在报道时用“血脉喷张”来形容人们激动的心情,其中“喷张”的使用有误,应该改为“偾张”。“偾张”指的是扩张突起,“血脉偾张”形容的是激动、亢奋的情绪,而“喷张”指的是张裂喷射,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九、“情结”误为“情节”。

2021年,中国积极筹备北京冬奥会,部分媒体在报道时将冬奥“情结”误用为冬奥“情节”。“情结”指的是深藏心底的情感,而“情节”指的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中国人民对冬奥会怀有深厚的情感,因此应该用“情结”。

十、“行拘”误为“刑拘”。

2021年10月21日,北京警方针对某知名人士事件发布通报,部分媒体在报道时将“行拘”误用为“刑拘”。“行拘”指的是行政拘留,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的处罚,而“刑拘”指的是刑事拘留,是根据《刑法》作出的处罚。上述事件中,当事人触犯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应该用“行拘”。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