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测景台:古代天文观测的杰作
周公测景台位于河南登封告城镇北部,是一座高3.91米的石制观测台,由石圭和石表组成,俗称“无影台”,又名“八尺表”。
它始建于西周初年,因周公在此建台观测日影而得名。这座古老的观测台采用圭表测量日影,是古代中国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石表高八尺(267厘米),石圭与石表相连。太阳照射石表,影子落在石圭上,夏至之日正午投影最短,仅有一尺五寸(50厘米),冬至日的日影则最长。通过观测日影变化,古人能够准确测定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并测定出太阳年的长度,为历法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周公测景台进行了修复,换上了石圭、石表,并留下了“周公测景台”的字样。元朝郭守敬在此台附近建造了永久性的观星台,对原有的圭、表进行了改进,增设了可以测量月亮位置的“窥几”。郭守敬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7个天文台和观测站,周公测景台所在的登封观星台正是其中之一。
周公测景台是中国最早的圭表观测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智慧和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1961年,周公测景台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它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