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cia(pcmcia设备)

2024-08-2201:12:28综合资讯0

交易鉴权的利与弊:从账号密码到数字证书

最近一直在思考交易鉴权和交易有效性举证的问题,这里记录一些思考,希望抛砖引玉。涉及到《电子签名法》相关内容,尽管大学专业带个“法”字,但却是“法语”而非“法律”专业。最近也和几个法律界朋友交流过,但《电子签名法》相对小众且新潮,欢迎各位法务大神吐槽!

pcmcia(pcmcia设备)

市面上常见的交易鉴权方式都有哪些呢?

1. 账号+密码:基础方案,安全隐患

账号+密码是目前最普遍的验证方式,部分业务还会增加交易密码的二次验证。方案成熟,但也存在基础的安全问题。正如一个资深开发小哥哥所说:“对我的编程生涯第一次产生了怀疑,难道我连登陆系统都写不了了?”

账号+密码方案用户接受程度最高,可以作为登陆等非关键操作的验证方式。关于这块内容,我在《互金产品基础知识(三)作为 P2P 产品经理,你要知道的融资端风控问题》[1]中有所提及。

2. 密码控件:安全加强版,兼容性不足

密码控件在保证密码输入框安全方面有所加强,例如防止键盘监听、星号显示防止被窥,以及加密传输防止网络窃取。目前主要的厂商有科篮、飞天等。

但由于需要 windows+IE 浏览器,且无法应对键盘记录器等木马攻击(尽管一些安全控件提供软键盘功能),随着账号风控体系的完善,这种方式已经很少被使用。

3. 生物识别:发展中技术,准确率待提升

主要利用指纹、人脸、虹膜等不可变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目前比较广泛的是指纹和人脸识别。

随着生物识别设备的普及,被窃概率不断增加,且生物特征不可变更,识别准确率还有待提升。曾经出现过通过三张照片、小视频等手段突破银行存管开户的案例。

不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技术,我相信生物识别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4. 图形验证码:人机对抗,难敌机器学习

图形验证码并非狭义上的交易鉴权方案,只能算是人机对抗,用来过滤机器人(虚假用户)。

图形验证码存在一个天然的悖论:太简单会被机器破解起不到过滤作用,太复杂则会给真实用户带来影响。随着机器学习图片识别技术的进步,图形验证码(包括其变种模式)已经越来越难起到作用。现在的打码平台本质上还是个人在输入验证码,单纯依靠图形验证码(不考虑其他辅助措施,比如ip风控、机器指纹识别等)怎么来过滤呢?

5. 手机验证码:便捷易用,漏洞依然存在

手机验证码是目前比较广泛的鉴权方案,但也存在漏洞,比如手机病毒、盗换/复制 SIM 卡等攻击手段。

随着 GSM 网络的退网,复制 SIM 卡的方法可能逐渐消失,但手机病毒估计很难彻底消灭。

办公厅在 2016 年曾专门下发过《金融业信息安全风险提示》,警示了手机验证码短信被黑客拦截的手段、风险和后果。

pcmcia(pcmcia设备)

6. 动态口令:安全性较差,使用不便

类似将军令,通过 HOTP 事件同步或 TOTP 事件同步的方式生成一次性口令。我在文章《给产品经理讲技术-Google验证的原理及应用场景》[2]中介绍过相关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但是问题很明显:需要多携带一个设备(口令工具)或多安装一个 app,此外目前众多算法已经被公开,安全性较差。

7. 动态口令卡:逆历史潮流,局限性大

类似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若干个不同的密码。启用动态口令卡后,进行交易时需要按顺序输入密码。

这绝对是逆历史潮流的。每张口令卡覆盖的密码有限,每个密码只能使用一次,用尽后需要重新更换。除非你家公司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县乡都有点(比如国有大银行),否则这方案不现实。密码以明文方式存在于口令卡上,容易泄漏。

8. 数字证书:认证效力最高,安全可靠

数字证书是用于公开秘钥基础设施(PKI 体系)的电子文件,用来证明公开密钥拥有者的身份。此文件包含了公钥信息、拥有者身份信息(主体)、以及数字证书认证机构(发行者)对这份文件的数字签名,以保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拥有者凭着此文件,可向计算机系统或其他用户表明身份,从而获得信任并授权访问或使用敏感的计算机服务。计算机系统或其他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核实证书上的内容,包括证书是否过期、数字签名是否有效。如果你信任签发的机构,就可以信任证书上的密钥,凭公钥加密与拥有者进行可靠的通信。

数字证书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认证拥有者身份的过程中,拥有者的敏感个人数据(如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不会传输至索取数据者的计算机系统上。这种数据交换模式既可证实身份,又不用过度披露个人数据,对双方都有好处。

pcmcia(pcmcia设备)

数字证书必须存储在指定的安全位置中,比如注册表、本地或远程计算机、磁盘文件、数据库、目录服务、智能设备或其他位置。

在以上几种鉴权方式中,认证效力最高、最安全的应该是数字证书了。那数字证书是怎么来的呢?和我们文章标题所说的软证书和硬 key 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从网上找到一张图来说明数字证书的产生:

pcmcia(pcmcia设备)

用户向 RA 申请证书;RA 对用户提交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向 CA 提出注册请求。CA 建立对于该用户的注册,并将注册建立结果返回给 RA。

RA 将注册结果通知用户,注册结果中包含了两组数字,分别称为“参考号”和“授权码”。(两码)

用户方的软件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用户向 CA 提出证书请求,这个请求信息中还包含了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可甄别名等信息,这些信息在 CA 创建证书时要用到。

后续内容请继续补充,例如:
软证书和硬 key 是如何与数字证书产生联系的?
关于数字证书的应用和使用细节,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除了上述介绍的鉴权方式,还有哪些其他方法?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对交易鉴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启示。

CA 负责创建用户的数字证书。这些证书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分发给用户,例如离线分发(也称为带外分发)或在线分发(也称为带内分发)。

数字证书的存储

数字证书是 PKI 体系中公钥的表现形式。那么数字证书和私钥存储在何处?

软证书

软证书通常存储为文件,保存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指定位置。例如,Windows 将数字证书存储在注册表和用户配置文件中,而对应的私钥存储在用户配置文件中。

硬密钥

硬密钥将私钥和数字证书导入到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的设备中。这些设备可存储密钥或数字证书。

存储方式的安全性差异

两种存储方式之间存在安全性差异:

  • 软证书以文件形式存储,可标记为允许再次导出,极易受到恶意软件等攻击。
  • 硬密钥以 UKey 移动设备为载体,通过 PIN 码保护密钥,一旦导入 USB-KEY,便无法导出或删除。

推荐的安全存储设备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签名生成应用程序的安全要求》建议使用以下设备作为安全签名生成设备 (SSCD):

  • 智能卡
  • USB 令牌
  • PCMCIA 令牌

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的解决方案

目前,大多数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采用云证书托管方案,密钥存储在云端。这种方式无需任何介质,只需通过口令即可随时随地进行签名。考虑到平台的技术实力,这种解决方案比软证书更加安全。

基于密码的认证属于弱认证手段,易发生密钥泄露事件。第三方平台在利益驱使下,理论上可能冒充用户进行签名。

云托管证书的限制

截至目前,国家密码局仅向一种云托管方案颁发了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表明该行业尚未完全满足可靠电子签名的要求。

软证书的限制

随着国密算法证书启用,国家密码局不再提供软证书。金融领域已受到监管要求转向国密标准。

注重安全性

一家领先的 CA 厂商曾表示,软证书已投保,而硬密钥未投保,因为硬密钥理论上只有可能因用户保管不当而造成损失。

法律规定

《电子签名法》规定,从事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需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资质许可。截至 2018 年 4 月 22 日,共有 37 家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获得许可。

《电子签名法》对可靠电子签名做出规定,要求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签名人控制。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因自身无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自建 CA 的合法性

《电子签名法》规定自建 CA 须经国家相关部门许可。目前,一些大型机构建立了自己的 CA 体系,但没有工信部的认可。其合法性仍有争议。

电子签名法对电子签名方式的规定,并非一成不变。法律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当事人可以选择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而第十六条则规定了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电子签名需要由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对于法律条文中的“可靠条件”和“第三方认证”的具体定义和适用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且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自建CA,这更像是一种“擦边球”行为。一些人认为自建CA只能在自身系统内部使用,例如小璋集团内部使用自建CA进行文件签署,而不能向社会第三方提供服务。这方面的界定还存在争议。

总而言之,《电子签名法》在电子签名应用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您对数字签名及电子合同方面有更多兴趣,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小璋的笔记】电子合同是个啥[6]。

[1]《互金产品基础知识(三)作为 P2P 产品经理,你要知道的融资端风控问题》:http://www.woshipm.com/pmd/696772.html

[2]《给产品经理讲技术-Google验证的原理及应用场景》:http://t.cn/AiN4vEwy

[3]《CFCA 数字证书的存储和USBKey的安全性》:http://t.cn/AiN4P7rs

[4] RSA BSAFE:http://t.cn/AiN4P7dv

[5] 工信部-数据资料库-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设立审批:http://t.cn/RnMdgKm

[6]【小璋的笔记】电子合同是个啥:http://www.woshipm.com/pmd/1036833.html

专栏作家

张小璋,公众号:张小璋的碎碎念(ID:SylvainZha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野蛮生长的产品经理,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修改要点:
1. 将两段文字合并成一段,并使用更清晰的语言解释“可靠条件”和“第三方认证”的争议。
2. 去掉“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的口语化表达,用更专业的措辞代替。
3. 删除与主题无关的“擦边球行为”等比较主观的描述,避免引起误解。
4. 简化最后一段,保留关键信息并提升整体的流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