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2024-08-2401:16:16综合资讯1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2020年11月22日,国际知名的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王道文团队题为"Intron-Located MYB Binding Site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a Receptor-Like Kinase in Wheat Powdery Mildew Defense"的研究论文。为了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本文将对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同时不变更原文意。

一个位于内含子中的MYB结合位点是小麦白粉病防御中受体样激酶有效表达和功能的必备

文章摘要

小麦品种:本文涉及的小麦品种包括普通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其中水源11、中国春和小偃54属于六倍体小麦,Stewart属于硬粒四倍体小麦,文中进行遗传转化所用到的品种是Stewart,属于四倍体小麦;

LRK10L-RLKs:LRK10样受体激酶;

TaRLK-R1、 -R2和-R3:属于LRK10L-RLKs,对小麦条锈菌具有抗性作用;

TtdLRK10L-1:本文研究的主角,正体代表蛋白,斜体代表基因,在硬粒小麦品种Stewart中鉴定出来的,在氨基酸序列和一级结构上与LRK10高度相似;

Bgt: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的缩写,白粉病致病菌禾苗枯病菌;

MYB-BS:顺式元件,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CL-1、CL-2、CL-3:TtdLRK10L-1 cDNA转基因株系;

GL-1、GL-2、GL-3:TtdLRK10L-1 gDNA转基因株系。

研究背景

植物进化出复杂的天生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侵袭,该系统可分为模式识别受体触发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触发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两种。许多植物受体样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RLKs)被证明能够感知和应对不同病理系统中入侵病原体的信号。它们通常作为PTI中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zing receptors,PRRs),并被特定的病原体迅速激活。根据RD结构域的存在或缺失,植物和动物的RLKs可分为RD激酶和非RD激酶。迄今为止,在基因组较简单的模式植物如水稻和拟南芥中已广泛研究了几种RLKs在病原抗性中的作用。在基因组复杂的作物中,RLKs参与抗病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制约全球小麦产量的病害。培育和利用抗禾苗枯病菌(f. sp. Tritici)的小麦品种是防治这一病害最有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方法。LRK10-like RLKs (LRK10L-RLKs)最早在小麦及其近缘植物中被报道。LRK10蛋白的主要结构包括一个信号肽、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细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预测的细胞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它们定位于质膜,属于非RD激酶。LRK10基因的表达受发育和环境因素调控。大量顺式元件的存在可能与此相关,但目前缺乏相关的实验证据。有研究表明,三种LRK10L-RLKs (TaRLK-R1、 -R2和-R3)对小麦条锈菌(f. sp. tritici)的超敏感抗性具有重要作用。LRK10L-RLKs是否参与小麦对Bgt感染的防御应答尚未明了。

本研究旨在探究LRK10L-RLKs是否在小麦对 Bgt 的防御中发挥作用,以及内含子顺式元件是否影响LRK10L-RLKs的表达和功能。

研究方法

TtdLRK10L-1的结构和表达特征

1.1 转基因受体材料选择

作者曾对六倍体普通小麦中的3种LRK10L-RLKs (TaLRK-R1、-R2和-R3)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析。由于普通小麦品种(水源11、中国春和小偃54)基因转化困难,无法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作者转向适合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春硬粒小麦品种Stewart,对LRK10L-RLKs进行分析研究。

1.2 研究基因的确定

通过对Stewart种系基因组序列的分析,TRITD1Av1G004220在氨基酸序列和一级结构中与LRK10和TaRLK-R1、-R2和-R3高度相似,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编码TtdLRK10L-1的TRITD1Av1G004220,后续实验均以此基因为对象。

1.3 基因结构分析

TtdLRK10L-1的结构分析如下:TtdLRK10L-1蛋白包含一个信号肽、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包含植物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共有的12个亚结构域的细胞内激酶结构域(如图1)。的基因组序列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第一个内含子(intron I, 1015 bp)的大小明显大于第二个内含子(intron II, 191 bp)(如图2a)。

1.4 核心元件分析与功能预测

在NEW PLACE数据库中分析,发现了 TtdLRK10L-1 两个内含子中存在多个预测的顺式元件。这些顺式元件可能参与转录因子结合、非生物胁迫反应、组织特异性表达和植物激素诱导。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包含一个MYB转录因子识别序列(TAACTG)和两个W-box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的MYB-BS仅存在于intron I中。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图1. 预测的TtdLRK10L-1氨基酸序列与普通小麦代表性同系物的比较。

构建和表征两种类型的转基因株系

2.1 转基因材料构建

本研究利用本地启动子构建了两种转基因Stewart小麦品系:cDNA转基因株系和gDNA转基因株系。cDNA转基因株系(CL-1、CL-2、CL-3)表达来自无内含子的TtdLRK10L-1-GFP转基因;而gDNA转基因株系(GL-1、GL-2、GL-3)表达相同的转基因,但其基因组序列中包含两个内含子(图2b)。

2.2 转基因材料基因表达鉴定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基因组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证实cDNA和gDNA转基因株系中均存在目标基因,且转录翻译活跃(图2c)。值得注意的是,与cDNA转基因株系相比,gDNA转基因株系中TtdLRK10L-1:GFP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图2c)。

2.3 转基因材料基因亚细胞定位分析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cDNA和gDNA转基因株系的叶片表皮细胞中,TtdLRK10L-1:GFP均靶向质膜(图2d)。小麦叶肉原生质体中表达的TtdLRK10L-1:GFP融合蛋白也定位于质膜。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图2. TtdLRK10L-1基因组序列及两种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a) TtdLRK10L-1相对于LRK10、TaRLK-R1、-R2和R3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b) 转基因构建示意图:pNP:TtdLRK10L-1 cDNA -GFP(上)或pNP:TtdLRK10L-1 gDNA -GFP(下)。(c)转基因苗在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检测。 (d) TtdLRK10L-1:GFP融合蛋白在cDNA和gDNA转基因株系叶细胞质膜上的靶向作用。

gDNA转基因株系表现出更高的基因表达和更强的抗白粉病能力

3.1 基因受白粉病接种表达上调(分子机制)

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接种白粉病后,cDNA和gDNA转基因株系中的内源性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图3a)和蛋白水平(图3b)均上调,且gDNA转基因株系上调幅度更大。

3.2 菌落数量(表型结果)

接种白粉病72小时后,cDNA和gDNA转基因株系中的微菌落数量均低于对照组(野生型Stewart和TNS)(图3c)。与野生型Stewart和TNS相比,6个转基因株系接种后第7天叶片上的菌落数量也有所减少(图3d和e)。值得注意的是,GL-1、GL-2和GL-3的生长始终显著低于CL-1、CL-2和CL-3(图3c、d和e),表明gDNA转基因株系表现出更强的抗病性。

3.3 氧化爆发分析

部分穿透(a型)或感染整个细胞(b型)的氧化爆发是宿主细胞防御白粉病感染的重要早期过程。通过3,3'-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检测H2O2积累,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的氧化爆发(图4a)。

在接种后24小时,野生型Stewart和TNS对照植株中出现这两种类型氧化爆发的细胞比例最低,cDNA转基因株系居中,而gDNA转基因株系最高;反之,野生型Stewart和TNS对照植株中未发生氧化爆发的细胞(c型)的百分比最高,cDNA转基因株系居中,gDNA转基因株系中最低(图4b)。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图3. TtdLRK10L-1 cDNA (CL-1, -2,和-3)和gDNA (GL-1, -2,和-3)转基因株系对白粉病(Bgt)感染反应的比较分析

(a)qRT-PCR检测基因在接种前(0 h)和接种后两个时间点(24 h和48 h) cDNA和gDNA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水平。(b)用GFP特异性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6个转基因株系TtdLRK10L-1:GFP融合蛋白。(c)测定6个转基因株系和两个对照材料野生型 Stewart和转基因无效分离苗(TNS)接种后72 h 萌发孢子总数中形成的微菌落百分比。(d)接种7天后,菌落在6个转基因株系和2个对照(野生型 Stewart和TNS)的叶片表面发育情况。(e)对(d)中不同叶片样品,使用ImageJ对菌落的叶面积百分比进行量化。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图4. 诱导的cDNA (CL-1, -2, and -3)和gDNA (GL-1, -2, and -3)转基因株系及两个对照材料野生型 Stewart和转基因无效分离苗(TNS)在病原菌接种48 h后的氧化爆发分析。

(a) 3,3 -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显示的三种类型的细胞氧化爆裂。a型,部分穿透氧化爆发;b型,氧化爆发分布在整个细胞;c型,没有检测到氧化爆发。(b) 定量比较转基因和阴性对照中a、b、c型细胞氧化爆发的比例。

内含子对TtdLRK10L-1介导的抗白粉病防御的影响

4.1 基于上述结果的推测

上述结果表明,gDNA转基因株系的转基因表达水平高于cDNA转基因株系,同时表现出更强的抗病性,这提示内含子可能参与了基因表达和功能调控。

4.2 对推测进行验证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将TtdLRK10L-1的cDNA编码序列和基因组ORF,以及包含内含子I、内含子II、突变MYB结合位点的内含子I(intronI/mMYB-BS)或突变两个W-box元件的内含子I(intron I/mW-box)(图5a),分别构建到pHZ206载体上,并在一周龄Stewart小麦幼苗叶片中进行单细胞防御试验。

4.3 结果

内含子:增强植物免疫和基因表达的关键角色

瞬时转化细胞中的Haustorium指数(HI)是评估植物抵抗感染的有效指标。如图5b所示,携带完整 TtdLRK10L-1 基因(pHZ206 (VC))和仅包含内含子 II 的 TtdLRK10L-1 基因(pUbi:TtdLRK10L-1intron II)的植物,其 HI 值最高,展现出最强的抗感染能力。相反,缺乏内含子 I 的植物 (pUbi:TtdLRK10L-1gDNA、pUbi:TtdLRK10L-1intron I 和 pUbi:TtdLRK10L-1intron I/mW-box) 表现出最低的 HI 值,表明内含子 I 在植物防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 pUbi:TtdLRK10L-1intron I/mW-box 植物的 HI 值介于两者之间,提示 intron I 中的 W-box 元件可能参与了植物防御反应。

4.4 结论

研究数据表明,内含子 I (如 pUbi:TtdLRK10L-1intron II 中所示) 的缺失会导致植物介导的防御能力显著下降。去除内含子 II (pUbi:TtdLRK10L-1intron I) 或突变 intron I 中的 W-box (pUbi:TtdLRK10L-1intron I/mW-box) 对植物防御功能没有显著影响。突变 intron I 中的 MYB-BS (pUbi:TtdLRK10L-1intron I/mMYB-BS) 会进一步削弱其对防御的促进作用。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图5. 单细胞 Bgt 防御实验分析内含子参与 TtdLRK10L-1 的表达和功能。

(a) 实验中 TtdLRK10L-1 的野生型和突变 ORFs 的结构图。(b) 在单细胞防御试验中表达野生型和 TtdLRK10L-1 突变 ORFs 所赋予的 Haustorium 指数值。

TtdLRK10L-1 intron I 中的 MYB-BS 增强了超级启动子活性

5.1 实验方法

为了研究 TtdLRK10L-1 内含子 I 的功能,我们构建了一系列携带不同 TtdLRK10L-1 基因片段(包括 gDNA、cDNA、intron I、intron II、intron I/mMYB-BS 或 intron I/mW-box)的 SP1300:LUC 载体。该载体含有一个超级启动子驱动的 LUC 报告基因,可用于评估不同 TtdLRK10L-1 基因片段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完成后,将载体注射到植物细胞中进行表达分析。

5.2 结果

第一组实验比较了不同 TtdLRK10L-1 基因片段对 LUC 信号的影响 (图6a 和 d)。结果显示,包含 intron I 的基因片段 (SP:TtdLRK10L-1gDNA-LUC 和 SP:TtdLRK10L-1intron I-LUC) 能够显著增强 LUC 信号,表明 intron I 的存在对超级启动子活性至关重要。

第二组实验进一步比较了 MYB-BS 和 W-box 元件对 LUC 信号的影响 (图6b 和 e)。结果显示,SP:Ttd LRK10L-1gDNA-LUC 产生的较高 LUC 信号依赖于 MYB-BS 的存在,而与 W-box 元件无关。

第三组实验对 SP:TtdLRK10L-1intron I-LUC、SP:TtdLRK10L-1intron I/mMYB-BS-LUC 和 SP:TtdLRK10L-1intron I/mW-box-LUC 的 LUC 信号进行了评估 (图6c 和 f)。结果与第二组实验一致,证实了 MYB-BS 在增强 SP:TtdLRK10L-1gDNA-LUC 和 SP:TtdLRK10L-1intron I-LUC 启动子活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5.3 结论

TtdLRK10L-1 intron I 中的 MYB-BS 对增强超级启动子活性至关重要。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图6. 利用 LUC 报告基因分析 TtdLRK10L-1 内含子 I 中的 MYB 结合位点 (MYB-BS) 对超级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a-c) 超级启动子 (SP) 驱动野生型或突变 ORFs 产生的 LUC 信号。(d-f) 分别对 (a)、(b) 和 (c) 中所示的测定产生的 LUC 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基因 TtdLRK10L-1 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内含子在植物免疫和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内含子是 RNA 剪接过程中可舍弃的副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含子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本研究以 TtdLRK10L-1 基因为例,为深入理解内含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证据。

以下列举了一些关于内含子的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过程复杂而精细。与原核生物不同,真核生物的 DNA 转录产物 pre-mRNA 包含内含子和外显子序列。pre-mRNA 需要经过 RNA 剪接,去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最终形成成熟的 mRNA 并翻译成蛋白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内含子是 RNA 剪接过程中产生的无功能副产物,并在剪接后迅速降解。

真核生物,尤其是高等生物,其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内含子。如果内含子仅仅是可 dispensable 的副产物,则与生物进化的规律相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内含子的生物学功能。

2019 年 1 月 16 日,《自然》杂志同期发表了两篇关于内含子的研究论文,证明了内含子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内含子对于细胞在营养匮乏的稳定期存活至关重要,且这种作用与其所在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关。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内含子助力基因编辑效率提升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2020年11月22日,发表在《植物通讯》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含有内含子的Cas9蛋白能够显著提升基因编辑效率。研究人员发现,在Cas9蛋白的编码序列中增加13个内含子,能大幅提高编辑效率。实验结果显示,使用不含内含子的Cas9蛋白进行基因编辑时,获得的初代转化体没有表现出敲除突变体的表型。而使用含有内含子的Cas9蛋白进行编辑,70%-100%的初代转化体表现出突变表型。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含有内含子的Cas9基因在长春花属等其他植物中也具有高效的应用前景。

内含子名词解释(内含子的名词解释)

Happy Ending & 未来可期
2020年,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如今只剩下最后的几个小时。我们一起经历了种种挑战,感谢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英雄,感谢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所有的不易,都将成为过去!
2021年,充满希望的未来等待着我们!伯小远将与你一起跨年,一起迎接新的一年。未来,你不想看的文献、不想做的实验,伯小远都愿意为你分担。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大吉大利,牛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