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2024-09-0301:33:29综合资讯0

海滩上的神秘“沙碗”
春夏季节漫步海滩,你可能会在人少沙细的地方发现一些有趣的景象:晶莹剔透的“果冻”和一个个倒扣着的“小碗”。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这些“小碗”碗口一般埋在沙子里,直径约四五厘米,非常圆。而碗底的直径却不到碗口的一半,而且是空的。难道是有人在海滩上野餐,忘记带走碗了吗?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小碗”其实是由沙子构成的,质地结实,甚至可以从沙子里拔出来也不会弄破。它触感Q弹,像是橡胶制品,碗口边缘还有着波浪形的“花边”。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更神奇的是,沿着碗身一处特别的“端口”,可以像揭胶带一样,把“小碗”拆解成一条三四厘米宽的弧形条带。西方人称之为“sand collar”——“沙领”,而我国沿海居民则习惯叫它“沙碗”。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那么,“沙碗”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如果你从碗边取一小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密密麻麻的沙粒间,包裹着许多透明的小球,像是虫卵。这些正是玉螺的卵,“沙碗”就是玉螺的卵囊,每个卵囊内藏着几万到几十万颗螺卵!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玉螺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们不仅能在贝壳上钻孔,还是技艺高超的“造碗匠”。科研人员经过长期追踪和实验室观察,终于揭开了玉螺“造碗”的秘密。
玉螺的“造碗”工艺
雌性玉螺在交配后,会选择在大潮退去、黄昏或黎明时分爬上沙滩,开始“造碗”。
它先侧躺着伸展腹足,分泌出透明的黏液作为“建材”,在空气中进行“预演”。接着,它钻入沙中5-10厘米深处,再次侧卧,开始正式“动工”。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玉螺一边水平“跑圈”,一边产下包裹着黏液的螺卵。这些“果冻状”的卵块被挤压在螺壳侧面,形成一条弧形的扁条带,并混入大量沙粒。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随着玉螺不断“跑圈”,掺沙的卵带逐渐加长,最终闭合成一个倒扣的“碗”。一些玉螺甚至会跑多圈,形成厚达三四层的“碗壁”。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而玉螺还会化身“质检员”,仔细检查“沙碗”的质量,将粗糙不平的地方刮平,裂缝和松散处则用黏液加固。它会将整个“碗”托举出地表。

果冻状图片 白色果冻状

这个过程,展现了玉螺精巧的“造碗”工艺,也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下次去海边,不妨留心观察,也许你就能发现这些精妙的“沙碗”。螺卵守护者的多样性:海滩上的“救生仓”
对于螺卵,海滩是一个危险的环境,它们面临着被动物捕食、脱水、晒干,甚至被高盐海水杀死。为了确保后代的存活,海螺们进化出了各种精妙的“救生仓”。除了玉螺令人印象深刻的沙碗,海滩上还有着其他种类海螺的独特卵囊。
水晶般的胶状体
这些透明的“果冻”可能是大型玉螺的卵囊。它们可以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类似果冻般的胶质,无需塑形或添加沙子。这种晶莹剔透的C形“果冻”,直径可达三四厘米,内含数以万计的螺卵。
光滑的卵圆形胶囊
泥螺科成员的卵囊以卵圆形呈现,圆润光滑。
珍珠般的圆形薄片
织纹螺科某些成员的卵囊呈近圆形薄片状。每个薄片的直径约1厘米,由塑料质感的卵荚包裹,内部充满黏液和数百枚螺卵。
几百枚卵荚通常成丛固着在其他贝壳表面,平时沉没在海底,偶尔会随贝壳冲上海滩。
密集的胶囊阵
某些小型骨螺的卵囊大小形状与胶囊相似。它们往往几只骨螺共同产出,在海边礁石上形成数百个卵囊,密集的分布让人不禁起鸡皮疙瘩。
蜿蜒的“麻绳”
蛾螺科的一些成员,其卵囊扭曲成一米多长的蛇形,盘绕在海滩上,容易被人误认为麻绳。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蛇形的卵囊中央有一根轴线,几十到数百个扁平薄片垂直串在轴线上,等距螺旋排列。每个薄片的直径三四厘米,内含数十枚螺卵。
绽放的花朵
蛾螺科某些成员的卵囊呈花瓣状,几十枚组成网球大小的花团造型。它们通常固着在海底,海滩上看到的通常是孵化后的空壳。
海中“菊花”
骨螺科的脉红螺通常将卵粘在礁石上。它们会聚众产卵,甚至直接将卵粘在其他螺壳上。
它们的卵囊呈现长条状,长一二厘米,内含数百上千枚螺卵。上百个卵囊聚集在一起,形成菊花般的造型,因此渔民将其称为“海菊花”。
别只盯小螃蟹
下次去海边时,不妨开动脑筋,去寻找这些小型的“艺术品”。除了小螃蟹,海滩上还有各种奇特的小碗、小花和“果冻”,等待着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