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观点很有道理。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人们常常用“表象”包装“真实”,用华丽的辞藻掩盖内心目的,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性和社会现象。
比如职场中,领导提拔某位员工时,会冠冕堂皇地找一些理由,比如“工作能力强”“态度积极”“对公司有贡献”等等,但真实原因或许是“跟我关系好”“是我的心腹”。而被提拔的人,也会装作谦虚,说“承蒙领导栽培”“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回报公司”,内心却洋溢着窃喜和得意。
这种“表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权力的交易和利益的角逐。提拔的人希望借此笼络人心,被提拔的人则希望借机获取更多资源,双方都各取所需,只是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是“表象”。而权力交易才是“真实”。
再比如销售行业,推销产品时,商家会使用“物美价廉”“国际品牌”“限时折扣”等各种噱头吸引消费者,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掏钱消费。广告再动听,包装再精美,骨子里只是商家谋利的手段。交易达成后,之前的承诺兑现与否,产品质量如何,售后服务怎样,消费者都无从得知。
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根源在于人性贪婪自私。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往往见不得光,需要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久而久之,人们见惯了这种表象,也习以为常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思就是明明是为了钱,也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默契。
表里不一也不全是贬义的。有时适度的“表象”也是必要的。在人情往来、职场交际中,适当的客套话可以拉近彼此距离,营造融洽气氛。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不能过于虚伪做作,也不能太过直接伤害他人。
表里不一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社会精英精通此道,因为他们深谙世故人情,懂得用“表象”包装“真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方面要学会识别“表象”背后的“真实”,不要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另一方面也要学会适度地运用“表象”,在尊重他人的也给自己披上一层得体的外衣。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