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就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2024-09-0602:59:38综合资讯0

一旦就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一旦就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赫哲族人世代居住在乌苏里江畔,他们的生活与江水息息相关,而哈鱼,更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赫哲人亲切地称为“达乌依麻哈”。

一旦就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乌苏里江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赫哲人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每年秋季,当白露降临,乌苏里江的江汊子里便会聚集大量的哈鱼,为赫哲人带来丰收的喜悦。

开栏的话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本报新年改版之际,大地副刊特别策划推出“神州观览”栏目,以文学呈现神州之美——山川地理之美、风物人文之美、时代精神之美。欢迎各界作者惠赐力作佳构,以美化人。

黑嘎爹是一位传统的赫哲族渔民,他居住在江边的一处“撮罗子”里,过着与江水相依的生活。他熟悉江水的变化,也熟悉哈鱼的习性,是捕鱼高手。但他却拒绝放弃传统的捕鱼方式,拒绝离开他的“撮罗子”。

“撮罗子”是赫哲族人的传统建筑,它用桦树皮搭建而成,冬暖夏凉,是赫哲人世代居住的家园。黑嘎爹不愿离开“撮罗子”,因为他热爱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因为“撮罗子”代表着赫哲族人世代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的设施逐渐走进了赫哲族的村庄,政府也呼吁渔民们搬进舒适的海青房。但黑嘎爹却固执地坚持着,他始终相信,只有在“撮罗子”里,他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归属感,才能感受到与江水和哈鱼的自然联结。

最终,政府尊重了黑嘎爹的意愿,保留了他的“撮罗子”,也让黑嘎爹继续用传统的“威乎”下江捕鱼。黑嘎爹的“撮罗子”也成为了赫哲族文化的象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哈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它们从遥远的海洋逆流而上,寻找自己的出生地,完成繁衍生息的使命。它们与赫哲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承载着赫哲人世代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黑嘎爹一直在等待着哈鱼的归来,他坚信,哈鱼一定会回到乌苏里江,因为哈鱼是乌苏里江的魂儿,是赫哲人的精神支柱。

在浩瀚的大海里,哈鱼们度过了四到五年的时光,终于迎来了性成熟的时刻。一股神秘的召唤,将它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家乡的方向出发。

它们日夜兼程,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逆流而上,进入黑龙江或乌苏里江。每昼夜,它们都要克服水流的阻力,奋力游动四十公里,实际上的距离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公里。它们劈波斩浪,势不可挡,发出的轰隆声响彻数里,令人震撼。

为了越过途中层层障碍,它们一次又一次地跳跃,高度甚至达到两三米,甚至四五米。但危险无处不在,在海中,海豚和虎鲸的围追堵截一刻不停,在河中,棕熊、狐狸和狼的袭击更是令人惊心动魄。一个洄游季,一只棕熊就能吃掉两吨多哈鱼,天空中的白尾海雕和北极鸥也虎视眈眈,无数食肉动物等待着它们的到来,因为它们是美味,是脂肪,是抵御寒冷冬天的希望。

无数的哈鱼成为了其他生命的美食,但也有无数的哈鱼,依然坚强地前进,因为它们肩负着繁衍后代的使命,这是它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旅程。

哈鱼洄游最远的距离可达三千五百公里,持续六十余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洄游过程中,它们居然不吃不喝!

从出生那一刻起,它们就开始为这趟归途做着准备:它们拼命觅食,积蓄能量,锻炼肌肉,增强体魄,以应对漫长的旅途。一旦进入内陆河流,它们便不再进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繁衍后代的伟大使命。

它们生于江河,长于海洋,在生死轮回中,一代代地传承着生命的奇迹。

黑嘎爹告诉我们,哈鱼的繁殖地通常位于偏僻的河段,河底是沙砾地,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水温在五度至七度之间。小鱼仔长大后,就会离开出生地,在暮春时节,随着江河解冻,乘着流冰入海,最远可以到达白令海峡和北冰洋。哈鱼一生只繁殖一次,产卵后,雌雄哈鱼守护在旁边,奋力撕咬敢于靠近的入侵者,经过七八天的守护,筋疲力尽、遍体鳞伤的它们,便会双双悲壮地死去。

哈鱼皮呈淡黄色,可以制成衣服,赫哲人称之为“鱼皮”。这种鱼皮柔软、保暖、轻便、耐磨、防水,可以染成各种颜色,在阳光下,色彩斑斓。

黑嘎爹擅长缝制鱼皮衣,这是他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制作一件哈鱼皮制品,需要二十多天才能完成。如今,赫哲人很少穿这种衣服了,只有少数游客,出于好奇,将其作为工艺品收藏。

三年前,黑嘎从俄罗斯远东城市打工回来,还带回了一位来自克罗地亚的漂亮姑娘,名叫冬妮娅。这位姑娘散发着紫罗兰的香气,让黑嘎爹十分担忧,他担心她无法适应“撮罗子”的生活,劝说他们去城里住。冬妮娅却说她喜欢“撮罗子”,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她亲切地称呼黑嘎爹为“爹爹”。

黑嘎出生在这个“撮罗子”里,他的母亲生他时难产,不幸去世。每当想起这些,黑嘎爹的眼中便泛起泪光。

黑嘎爹收起旱烟袋,把烟袋嘴儿插在衣领里,鱼皮烟口袋坠在胸前,轻轻摇晃。他解开缆绳,驾驶着“威乎”,下江捕鱼去了。

黑嘎和冬妮娅在黑嘎爹的“撮罗子”旁边,又搭建了一个更大的“撮罗子”,开了一家江鱼馆,取名“撮罗子江鱼馆”。江水炖哲罗鱼、红烧江白鱼、咸鱼贴饼子、酱烧哈鱼,这四道菜很快声名远扬。

冬妮娅心灵手巧,从江边采摘了许多野生蓝莓,用坛坛罐罐酿制出芳香扑鼻的蓝莓酒。她还养了四箱土蜂,收获了香甜的白蜡一样的椴树蜜。有一天晚上,两只黑熊被蜂蜜的香味吸引,围着“撮罗子”转圈,试图偷吃蜂蜜。幸亏黑嘎爹早有准备,蜂箱外加装了铁栅栏,黑熊的嘴巴根本伸不进去,而且他在铁栅栏外面放了几穗玉米棒子,黑熊顺利偷走了玉米棒子,便不再纠缠。这蜂蜜也因此有了传奇的故事。

黑嘎和冬妮娅在江边开辟了一块小菜田,种上了豆角、黄瓜、小葱、芹菜、莴苣、大头菜和西红柿等,自给自足,生活充满了乐趣。

“撮罗子江鱼馆”生意兴隆,吸引了来自佳木斯、绥芬河、同江、抚远、饶河、虎林等城市的许多顾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的江鱼。

不久,江边矗立起一座移动发射塔,“撮罗子”里也能上网了,手机也恢复了信号。黑嘎和冬妮娅除了经营鱼馆,还开起了“撮罗子网店”,出售哈鱼子酱、冬妮娅酿的野生蓝莓酒和椴树蜜,以及黑嘎爹缝制的鱼皮制品。订单源源不断,黑嘎爹感慨地说,时代真是变了。

一条江汊子的浅滩上,水流湍急,黑嘎爹和黑嘎,一个扛着鱼叉,一个提着鱼篓,一前一后走在江边小路上,远远望去,雾霭中的“撮罗子”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