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填房桐娘 农家娇妻桃花多全文阅读

2024-09-0901:26:32常识分享0

重焕生机的老田家宅
改建老田家旧宅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虽然翻新房屋并不罕见,但那座年代久远的老灶却让此事备受关注。
田家老太太已年逾九十,却依然精神矍铄,劳作农活不在话下。孙子辈的孩子已长大,她也耳聪目明,生活自理无忧。
当儿孙们提出翻新旧屋,老太太只有一个要求:“老灶不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家世代居住在水边的老宅早已陈旧不堪。青瓦屋顶漏雨不止,木板墙面被老鼠和虫蛀咬得惨不忍睹。唯独那结构稳固的七架梁和散发着白炙光泽的青砖屋身,令人心生敬畏。对此,老太太并不在意,就连陪伴她百年的嫁妆木床,她都任由处置,但唯独老灶不容改变。儿孙们争论再三,老太太撂下一句:“动灶,等我入土为安再说。”
老灶的历史已有四五十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老灶几乎鲜有柴火可用。村中家家户户早已接通煤气管道,厨房环境整洁、方便,雨雪封路再也不愁无柴可用或烟囱堵塞。多くの家庭甚至不再使用老灶了。老田家的老灶也鲜有开伙之日,仅在农历七月、过年过节祭祀或全家团聚时,才会冒起袅袅炊烟。
老灶垒砌得规矩稳妥,两膛两锅,中间设有一个小锅,专门烧热水。无论房屋外墙贴上瓷砖还是大理石,锅沿始终涂抹着草灰石膏与黑河泥的混合物,其稳固程度远胜水泥。对农村人来说,建灶并非简单的土工活,它需要根据时辰方位精心设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灶既是人们填饱肚子的炊煮场所,也是一个家庭和睦团结、繁衍生息的见证。灶在老百姓心中既平凡又神圣,除夕之夜必会上供“灶神爷”。
当初,田家老太太特意请教高人选定老灶的方位。
说起田家,就不得不提到老太太的传奇经历。老一辈人提起她,无不惋叹她的命途多舛。十六七岁时便嫁作他人续弦,丈夫不到二十岁就饿死,留下她独自抚养三个年幼的孩子。在那个物质匱乏的年代,连富家大户都很难顿顿有米饭。一年的口粮只能维持几个月,粮食吃光后便挖野菜,野菜挖空了便嚼树皮,最后实在没得吃,只能寻找观音土充饥。一个一米五左右的身高矮小的女人,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幼子艰难求生,其中的悲苦可想而知。也有人好心劝说老太太再找个男人依靠,但老太太一开始不同意,别人的劝说多了,便忍不住将他们骂走。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中,老太太咬牙将唯一的男孩送去学堂,一直供读到高中。
后来,子女长大成人,各奔前程。但老太太心里始终有个心结,她期盼着老田家的香火得以延续。抱了两个孙女后,老太太终于决定找高人堪舆风水,这才有了如今的老灶。
高人断言,此灶摆放位置极佳,定能庇佑子孙兴旺,家宅安宁。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老太太的心愿。无论是有毒蛇闯入家中却无伤人畜,还是柴火失火却又自行熄灭,甚至老太太数次死里逃生,都让人啧啧称奇。村里人私下讨论,这户人家之所以能如此平安和睦,皆因田家老灶的风水好,也有人说是老田家世代居住在水边,曾救过几个溺水的孩童,积下了阴德。
实际上,更多的人心里明白,田家的福报源于他们自身优良的家风。从老太太开始,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挺过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上梁正,下梁也正。老灶的风水一说也许有其可能,但良好的家风才是家道兴旺的根本。
最终,老灶得以保留。老太太最喜欢坐在阳光下,眯着眼睛,看着偶尔回家的重孙在老灶里烤红薯。一缕笑意荡漾在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