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2024-09-1102:27:14生活经验0

“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中第七计,属于“敌战计”的第一计。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的总结,起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时期。它基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计策,每套包含六计,总计三十六计: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六套计策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反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其中,前三套计策适用于处于优势地位,后三套计策则适用于处于劣势地位。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无中生有”是指利用人为制造的假象欺骗敌人。并非单纯的欺骗,而是将虚假的东西巧妙地变成真实,最终达到打击敌人的目的。首先使用小的假象,然后逐渐升级为更大的假象,最终让假象成为事实,给对方致命一击。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无中生有”源于孙子兵法中虚与实的运用原则,真假交织,让敌人无法了解真实意图,在敌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进攻,从而取得胜利。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历史上,“无中生有”的运用屡见不鲜,例如《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就是经典案例:

令狐潮围困张巡于雍丘,双方僵持四十余日,朝廷救援消息无法传达……城内箭矢用尽,张巡用稻草编成人形千余个,身穿黑衣,夜晚用绳索吊到城下,令狐潮的军队以为是活人,纷纷射箭,直到发现是稻草人,才射出数十万支箭。之后,张巡再次派人吊到城下,令狐潮的军队以为又是稻草人,没有防备,张巡便派出了五百名死士突袭令狐潮的营地,令狐潮军队大乱,营帐被烧,令狐潮军队逃窜十余里……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张巡用“稻草人”迷惑敌人,骗取箭矢,这个策略可以理解为“草人借箭”,但并非其最终目的。通过“草人”制造假象,令敌人放松警惕,这是“无中生有”的关键环节。而张巡真正的目的则是派遣士兵偷袭令狐潮的营地。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 三十六计正确顺序

另一个例子是大家熟知的“望梅止渴”,也是“无中生有”的体现: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军队作战,炎炎烈日,士兵口渴难耐,体力不支,行进速度越来越慢。曹操见此情景,非常着急,便指着前方,对士兵们说:“快看!前面不远有片梅林,结的梅子个个都很大,赶到那里好好休息吧。”士兵们想起酸甜的梅子,口水直流,也不觉得口渴了,精神振奋,加快步伐,很快到达了有水的地方。

关于三十六计中无中生有的理解

如图片所示,三十六计中的“无中生有”策略强调在面临困境和逆势时,通过伪装和欺骗,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局面。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通过展示虚假的力量或资源来误导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为自己创造机会,转败为胜。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

图片出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