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背景 再别康桥配乐纯音乐mp3

2024-09-1202:27:16百科知识0

关于徐志摩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是他在1920年远渡重洋,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所作。这段时期,徐志摩沉浸在剑桥的宁静与美丽之中,并将其视作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他在康河边漫步、读书、观云,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临行前夕,他怀着对康桥的不舍,在黄昏的余晖中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8年第三次欧游返程途中所作。他于当年夏天重返康桥,却未能见到他的朋友。面对熟悉的景物,他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心中涌起阵阵感触。由于时间紧迫,他未能记录下这次重返康桥的感受,直到乘船离开马赛的途中,才提笔写下了《再别康桥》,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别康桥背景 再别康桥配乐纯音乐mp3

事实上,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第一次是在1921年至1922年间,他进入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并在此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爱情、美和自由怀有真诚的信仰,也由此萌发了康桥理想。他将康桥视作“生命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恋之乡”,并将他对康桥的依恋化作诗歌《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是在1925年4月,他再次来到康桥,并将其所见所感写成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则是1928年8月,他第三次来到康桥,并最终写下了《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背景 再别康桥配乐纯音乐mp3

三次离别康桥,徐志摩的心情也截然不同。第一次离别,他充满依恋之情。而第三次再别时,他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回国后的现实让他感到理想的幻灭,他深切地体会到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他的内心也从“单纯的信仰”走向“怀疑的颓废”。在《再别康桥》中,我们已经不能再找到《康桥再会罢》中那种热切的依恋之情。虽然诗中依然歌颂了康河的美景,但更多的是诗人自身孤独寂寞的情绪。徐志摩以缠绵凄婉的笔调,表达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带来的无限哀伤。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致力于将真挚的情感通过富有诗意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表达出来,使情感与景物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再别康桥》主要表达的是诗人临别时的愁绪,其中最突出的情感是“别”。诗歌侧重描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徐志摩敏锐地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等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描绘了康河的景色。他对“撑篙”的回忆,是他面对理想破灭后的伤感与无奈,是对“追梦”的联想。诗歌将气氛、感情、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地表达了离别愁绪,使全篇格调轻盈柔美,散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在语言上,诗歌大量运用叠字,强化感情,营造出一种宁静、沉郁的离别气氛,奠定了全篇感情的基调,产生了轻灵柔美、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将诗人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无奈、伤痛、孤寂和落寞的感情表现得更加真切、深刻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