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爱美的女性,总渴望通过装扮自己来增添天生丽质,这种技巧令人赞叹,连男性都自叹不如。为了让自己更为动人,女性从古至今都向大自然借鉴,借助其馈赠为自己装扮。
而男性则是美的忠实拥护者,这种喜爱难以掩饰。胭脂水粉在男女追求美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古代中国,女性化妆品被称为胭脂水粉,正如《中华古今注》卷中所记载:
燕脂源自白纣,以红蓝花汁凝制而成,因产于燕国而得名,可让妆容如桃花般娇艳动人。
文中所述燕脂产自燕国,取自红蓝花的汁液凝结而成,女性以此化妆,妆容如桃花般鲜艳亮丽。久而久之,“燕脂”因其专属于女性而演变为“胭脂”一词。在男性眼中,胭脂既是女性面颊上的腮红,又是红唇上的诱人色泽,使其增添妩媚鲜艳,提升美感魅惑。胭脂的主要用途为:
- 颜料
- 化妆品
- 药材
古代的胭脂水粉
一、原始涂装的延续:
在远古原始部落时代,人类生活在原始丛林和荒野之中,与动物竞争生存,尚未成为地球的主宰。大自然的各种色彩,如山川、河流、绿地、蓝天白云,对人们的身心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展现力量,在自然中进行隐蔽伪装,增强威慑力,原始人们采用在脸上和身上涂抹的方法。他们用色彩隐藏自己的弱点,增强自身的凶悍感。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体现。
随着人类利用智慧和工具,生存能力增强,面部涂装逐渐消失于日常生活。在戏曲艺术中,它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女性则根据自己的爱美需求和男性的审美偏好,在胭脂水粉中发展出了另一支涂装方式。
二、胭脂的由来:
除了燕脂的说法外,《本草纲目》中还记载:
时珍曰:匈奴人称妻子为阏氏,音似燕脂,意指其颜色可爱,如燕脂一般。俗称“胭肢”或“胭支”皆错矣。时珍曰∶燕脂有四种∶一种以红蓝花汁染胡粉而成,乃《苏鹗演义》所谓 燕脂叶似蓟,花似蒲,出西方,中国谓之红蓝,以染粉为妇人面色者也。一种以山燕脂花汁 染粉而成,乃《段公路北户录》所谓端州山间有花丛生,叶类蓝,正月开花似蓼,土人采含 苞者为燕脂粉,亦可染帛,如红蓝者也。一种以山榴花汁作成者,郑虔《胡本草》中载之。一种以紫矿染绵而成者,谓之胡燕脂,李 《南海药 紫梗是也。大抵皆可入血病药用。又落葵子亦可取汁和粉饰面,亦谓之胡燕脂,见菜部。
在古代,女性在脸上和唇上涂抹胭脂以增添美感和立体感,也有腮红、唇脂、“燕支”等其他称谓。女性对美的追求相当勇敢,据说胭脂红中还含有朱砂,朱砂是一种矿物质,具有药用价值,但也有一定毒性,过量使用会伤害身体。除了胭脂外,古代女性在脸上还涂抹铅粉等化妆品,对人体同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都有严格的用量限制。
朱砂红
据传,最早的胭脂是用花瓣作为原料制作的。鲜花中的色素并不局限于红色和黄色,在花期采摘盛放的花朵,放入石臼中捣碎,蒸发水分后,即可得到鲜艳的红色等颜料。妇人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用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称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薄片状的小花,称为“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经过阴干处理,制成一种稠密光滑的脂膏。由此,“燕支”演变为“姻脂”,“(月燕)脂”。“脂”字由此有了真正的含义。除了红蓝花,胭脂的原料还包括重绛、石榴、山花和苏方木等。
美女脸上的腮红
三、胭脂的食疗功能:
在《红楼梦》第19回中,袭人劝告贾宝玉说:“再不许吃人嘴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这清楚地表明,贾宝玉非常喜爱女孩子脸上的胭脂水粉,经常嗅闻和蹭面。胭脂水粉的香甜味来自花朵的淡香,许多花叶都可以食用,适量食用无妨。即使含有朱砂和铅粉,少量进入人体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贾宝玉吃胭脂
胭脂的魅力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抹鲜红。
李贺的名作《雁门太守行》中描写道:“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秋日苍茫,号角声震天动地;壮士浴血奋战,将鲜红与夜色融为一体。诗人巧妙地将胭脂比喻为战士的热血,抒发了激昂的战意,也寄托了对佳人的思念。
古代仕女钟情于胭脂的点缀。
胭脂水粉赋予面庞立体之感,巧妙掩盖细微瑕疵,突显姣好容颜。女子妆成后,容光焕发,尽显朝气与娇媚。它能增添气色,使肌肤呈现红润透明的质感,更添几分灵动之美,宛若返老还童。胭脂还能提升自信,令其散发出优雅迷离的气质。
在彩妆中,胭脂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优雅、干练、知性、可爱、灵动、高贵还是性感,不同的妆效都能通过胭脂的运用得到满足。如此神妙的胭脂,试问哪位爱美之人能拒绝它的魅惑?
胭脂红妆,粉面生辉,勾勒出女子动人心魄的嬌媚。正如诗句所言:“五彩鲜花静娇艳,不如灵动靓丽眷。”(图片来自网络,谨表谢意)
原创作者:爱好广泛,崇尚中庸之道,乐于探讨历史与文化,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