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理发是农历吗 农历洗头吉日

2024-09-1301:18:29生活经验1

[閩南網]
俗語:「二月二,龍抬頭」。每逢農曆二月二,瀋陽各家理髮店人潮湧現,大人小孩都爭著在這一刻剃頭。3 月 9 日,瀋陽市文史館研究員、民俗學家齊守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二月二剃頭與龍抬頭,其實並非同一件事。前者與清朝規定有關,而後者則與節日相關。」
「正月不剃頭」源起盛京
民間有句老話:「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因此一進入農曆正月,理髮店的生意便顯得冷清。這種民俗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齊守成認為:與清初努爾哈赤、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發布的「剃頭令」有直接關係。
在清朝之前,漢族人只整理頭髮,並未修剪或剃除。在他們看來,身體髮膚,源自父母,不敢輕易損傷。後來由於清初強行推行「剃頭令」,人們才開始大規模剃髮。
在清朝的史料中,清軍攻城掠地時都出現了「剃發」一詞。「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發,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漢族人不願服從,但又不能因此喪命,於是在正月不剃頭。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正月不剃頭表示全年不剃頭,借此表達思念故國之情,稱之為「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才衍生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
齊守成笑說:「現代人已經移風易俗了,正月剃頭的人也不少了。」
經過多年的演變,「二月二剃龍頭」在民間產生許多表達美好祝願的諺語,例如:「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二月二,龍抬頭,大財小錢往家流,好運剛剛起了頭;二月二,剃剃頭,剃掉煩惱和憂愁,今年定有好兆頭」。
「龍抬頭」寄託美好心願
齊守成介紹說:「農曆二月二,在歷史上曾有『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龍頭節』等稱呼。元朝學者熊夢祥在其著作元大都(今北京)地方志《析津志‧風俗》中記載『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可見,元朝時就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事實上,「二月二」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句民謠寄託了古代人祈求豐收的希望。過去在遼沈地區的農村,滿族村民會在大年三十前在院內豎立「燈籠竿」,之後每天黃昏時點亮燈籠,讓它整夜明亮。這個燈籠竿必須在二月一日清晨倒下,因為「二月二,龍抬頭」了,將燈籠竿放倒,表示在這一天「年」才正式結束。
瀋陽日報、瀋陽網記者 陳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