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再的区别及用法 以和已的用法顺口溜

2024-09-1301:34:00综合资讯0

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中有一段著名的文字,如图所示:

在和再的区别及用法 以和已的用法顺口溜

其中“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一句,“后”的含义值得细细推敲。简单翻译为“后面”无法准确表达文意。经过查阅资料,网络上对“后”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和再的区别及用法 以和已的用法顺口溜

关于“后”字释义的网络截图

总结上述截图观点,主要有:①不顾;②使……在后面;③轻慢;④不忠诚;⑤背叛;⑥不道义。其中⑥可以排除,因为“后”并不具备此意,而“不道义”的解释是随文附会。④ ebenfalls排除,同样是随文释义,将“后”的含义遗漏了。②与直接翻译成“后面”并无区别,只是改成了使动用法,无法体现“后”的精妙之处。最终剩下三个可能的义项:①不顾;③轻慢;⑤背叛。

在和再的区别及用法 以和已的用法顺口溜

孟子全图

下面让我们参考名家的解读: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后”意为“不急也”,即不重视,不着急。

2. 十三经《孟子注疏》疏中未单独解释“后”的意义。

3. 史次耘《孟子今注今译》引用朱熹的解释,将“后”翻译为“不急事”。

4. 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为“也没有讲“义”的人对他的君主怠慢的”,同样未单独解释“后”。

5. 金良年《孟子译注》沿用朱熹的解释,译为“重义的人从来不会不顾他的君主”。

6. 方勇译注《孟子》译文为“从来没有重义的人怠慢他君主的”,也是引用了朱熹的说法。

7. 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认为“后其君”指“把他的君主放在后面”,进而意译为“慢待”。

焦循《孟子正义》引用东汉赵岐的注说:“仁者亲亲,义者尊尊,人无行仁而遗弃其亲,行义而忽后其君者。”

清纳兰成德编《通志堂经解》中有南宋蔡模编《孟子集疏》:“仁者,人也,其发则专主于爱,而爱莫切于爱亲,故人仁则必不遗其亲矣。义者,宜也,其发则事皆得宜,而所一者莫大于尊君,故人义则必不后其君矣。”

赵岐和蔡模两位学者分别解释了《孟子》中“仁义”二字的内涵:仁主要体现的是仁爱,而义主要体现的是道义。仁体现的是人的天性,而义则体现的是责任和义务。换言之,仁对应的是家庭,而义对应的是国家。

在和再的区别及用法 以和已的用法顺口溜

孟子全图

赵岐将“仁义”对应为“亲亲”和“尊尊”,这说明两者无法截然分开。这有助于理解“后”的含义:赵岐注释中“遗弃”和“忽后”相对应,则“忽”和“后”意思相同。“忽”表示忽视、怠慢。这与朱熹所说的“不急也”一致。孟子的意思是,仁义之人不会遗弃、怠慢父母和君上,更不可能做出弑君篡逆的暴行。

我们可以采用杨伯峻和杨逢彬的解释,“后”即“慢待”之意。网络截图中的③“轻慢”也是正确的。翻译为“不顾”不准确,因为“后”是怠慢,并未完全不顾。而翻译为“背叛”则程度过重,不符合原意。《汉语大字典》中“后”有“摈弃”义项,也可作为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这两个句子是互文修辞,不宜分开翻译,整体译为:注重仁德和道义的人,是不会遗弃、也不会怠慢父母和君上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