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小动物有哪些 爱劳动的小动物举例

2024-09-1401:26:45综合资讯0

在劳动节之际,我们向所有勤劳的人们致敬。劳动是光荣的,我们在社会中崇尚勤劳,鄙视懒惰。国家每年都会设立五一劳动奖章,以表彰那些勤劳的榜样。

那么,动物界是否存在勤劳和懒惰的动物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人类一样。它们虽然有不同的种类和生活方式,但是通过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不同的勤劳度。

要选出动物界的“劳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动物种类繁多,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比较。我们设定了三个参考标准:

标准1:我们把同类的动物进行比较,比如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鸟类和鸟类等。

标准2:动物的勤劳不能用“勤劳”这个概念看待,而是指它们在自身活动量(如移动距离、捕猎次数、新陈代谢速率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行为。

标准3:动物的勤劳与懒惰都是相对而言,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下文将介绍几种具有超强勤劳性的动物,仅供大家了解其习性。排名仅供参考,不必较真。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栖息于沼泽和海岸等地。它们群居,以鱼和甲壳动物为食。北极燕鸥分布于北极及其附近地区,是候鸟。它们每年经历两次夏季,从繁殖地飞往南极洲附近,然后返回繁殖地,行程长达40000多公里,是动物界迁徙最长的。

北极燕鸥体长约120克,外表时尚,喙和脚呈红色,配以灰白色的外衣和黑色的帽子。它们虽然体型娇小,但创造了鸟类迁徙史上的奇迹。每次迁徙需要飞行40000多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一圈,是地球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类。在一生30多年的时光里,北极燕鸥总的迁徙路程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多,是名副其实的鸟类“马拉松之王”。

2010年,一支由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追踪了北极燕鸥从地球一极飞往另一极的整个迁徙路线。研究发现,这些体重仅100多克的小鸟竟然完成了长达7000公里的飞行。研究人员在它们身上安装了GPS设备,可以记录它们的光强度和光照时间,从而计算出它们的具体位置。结果显示,北极燕鸥飞往南极时经过非洲或巴西海岸,返回北极时取大西洋中间路线,呈“S”形。它们虽然绕道而行,但借助气流和沿大陆架迁徙,可以补充能量。

蜂鸟之所以被选为劳模,是因为它们在鸟类中具有较高的新陈代谢速率和极快的飞行速度。蜂鸟是蜂鸟目蜂鸟科下面近400种鸟类的统称。它们体型小巧,酷似蜜蜂,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中国的境内没有蜂鸟分布。

蜂鸟有几个特点与勤劳完美切合。它们的新陈代谢速度极快,在飞行时,心跳高达每分钟1000次。为了满足如此高的能量消耗,它们必须大量进食,每天的食物量可以超过自己的体重。它们虽然吃得多,但身材却保持苗条,这要归功于它们的勤劳。蜂鸟的飞行速度也非常快,可达每小时90公里。尽管相对于其他鸟类来说,这个速度不算太快,但考虑到它们微小的体型(2.5-6.5克),其速度已经堪称“恐怖”。

蜜蜂的勤劳是肉眼可见的。它们总是忙碌于花丛中,采集花粉。这些负责采集花粉的是工蜂,它们承担着繁重的筑巢、护巢、喂养幼蜂的重任。一只工蜂每天大约工作10小时。蜜蜂之所以被评为劳模,是因为它们的勤劳中带着一丝悲情。整日忙碌的工蜂,却无法繁衍自己的后代。

蜜蜂群体是一个神秘的组织,成员包括蜂后、雄蜂和工蜂。它们各有分工,有着严格的纪律。蜂后地位最高,负责产卵,每天可产2000粒卵。雄蜂数量较少,主要负责与蜂后交配。工蜂数量最多,它们是雌性,但卵巢发育不健全,不能交配。工蜂承担了蜂巢内外的所有工作,包括筑巢、喂养幼蜂、清扫卫生、保护蜂巢,以及采集花粉和花蜜。

在这个神奇的群落中,每只工蜂都为了整个群体的利益而不遗余力地工作,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当春天花开之际,工蜂便开始收集花粉和蜂蜜,滋养蜂王和培育新蜂,此时哺育的幼蜂数量高达30000只,几乎占据了所有蜂室的三分之一。到了春末,蜂群过于庞大,便会开始分群。工蜂为此首先建造特殊的王室,室口朝下悬挂在蜂巢的底部。王室数量约为一二十个,王室中孵化出的幼虫在整个发育阶段都食用王浆。而其他蜂巢的幼虫只有在前三天食用王浆,之后哺育蜂蜜。它们在出生之初就已注定了地位,食用王浆的幼虫最终会发育为新的蜂王。当新的蜂王开始化蛹并将蜂室封口时,老蜂王和约一半的工蜂会离开蜂巢,暂时聚集在附近的树枝上。此后的几天里,工蜂在附近寻找一个尚未被占据的洞穴,然后筑巢,迎接蜂王。这就是工蜂一生的使命,周而复始,直至生命的终结。

谈及勤劳的动物,我们再来盘点一些懒惰的动物,遵循上面的原则,特别是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懒惰”。

树懒可谓是哺乳动物中“懒”的代表,其名中便带有“懒”字。树懒可谓“懒”的名副其实,其中“懒”的佼佼者当属三趾树懒。

三趾树懒是树懒科、树懒属的哺乳动物,体长一般在50-60厘米,毛发极为粗糙,一生栖息在树上,主要分布在巴西、苏里南和圭亚那等地区,以幼叶和嫩芽为食。三趾树懒常常几个小时都不移动,每天睡眠时间长达15个小时,苔藓甚至可在其身上生长。三趾树懒之所以能够如此懒惰却仍能存活,主要原因在于它拥有极缓慢的新陈代谢速率,在缓慢的新陈代谢角逐中获胜,每天仅消耗162千焦耳的能量。

鱼类中,鮟鱇鱼可谓是“懒惰”的代表,这里所说的“鮟鱇鱼”主要是雄鱼,其连寻找配偶都懒得。在地球上,无论何种生物,繁衍后代都是头等大事。鮟鱇鱼自然也不能免俗,有趣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发现的鮟鱇鱼都是雌性(例如本文提到的丑陋的鮟鱇鱼,实际上都是雌性),这难道是“女儿国”吗?

图片来自网络

科学家在开始研究鮟鱇鱼时,发现捕捞上来的几乎都是雌鱼,而且身上还附着一些看起来像是寄生虫的东西。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些“寄生虫”实际上就是高度退化的雄鱼。雄鱼如寄生虫一般附着在雌鱼的身体上。而且有时一条雌鱼身上有多条雄鱼,堪称“一妻多夫”的典范。

刚孵化的雄鮟鱇鱼就已拥有发达的嗅觉器官,这也是它们为完成找到雌鱼的使命所必需的。实际上,这种繁殖方式的出现并不稀奇,毕竟在广阔的深海里,找到配偶绝非易事。发达的嗅觉器官使雄鱼能够最快速度探测到雌鱼的信息素,进而找到终生的依靠。找到雌鱼后,雄鱼会咬住对方的皮肤,释放能够消化掉皮肤的酶,最终二者在血管层面上融合在一起。此后,雄鱼的身体逐渐萎缩,首先丧失消化器官,然后是大脑、心脏和眼睛,最后仅剩一对生殖腺,用于释放。这种极端的两性异形确保了鮟鱇鱼的繁衍,当雌鱼准备产卵时,雄鱼随时待命。

雌鮟鱇鱼绝不会奉行“一夫一妻”制,有人曾发现体侧悬挂了8个精囊的雌鮟鱇鱼——这意味着它“娶”了8个丈夫。而这些夫妻们有着共同的命运:生死与共,相依为命。这是幸运的雄鮟鱇鱼,至于那些根本找不到“妻子”的鱼,则更加悲惨了,如果在几个月内一直找不到“妻子”,它们就会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