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的来历 冬至祭祖的由来

2024-09-1401:47:31百科知识0

冬至佳节的传说与习俗
冬至,源于汉朝,后在唐宋时期盛行,至今延续流传。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它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时,上天赐予的吉祥日子。《清嘉录》中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汉朝冬节
汉朝将冬至定为“冬节”,官府举行隆重的祝贺仪式名为“贺冬”,并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这表明冬至那天,朝廷上下一律休息,军队待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互相赠送美食,相互拜访,愉快地度过这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冬至祭祀
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盛大节日。皇帝在这一天会前往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而百姓则会在家里向父母祖先祭拜。这种习俗如今仍在某些地区有所保留。
馄饨的由来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在汉代,匈奴常常侵扰边疆,百姓备受骚扰。匈奴中有两个残暴的首领,姓浑和姓屯。百姓恨之入骨,便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称为“馄饨”。
百姓以此食之,祈求平息战乱,过上太平日子。由于馄饨最早是在冬至这一天制成的,所以家家户户在冬至吃馄饨成为传统。
捏冻耳朵的习俗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对冬至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大雪纷飞的严冬。他看到乡亲们冻得衣不遮体,耳朵冻伤溃烂,心里极为难过。
他便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熬汤,捞出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入汤中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分发给百姓。众人都治好了冻疮。
从此以后,每逢冬至,人们都会模仿制作这种汤药,逐渐形成了“捏冻耳朵”的习俗。后来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人叫“扁食”或“烫面饺”。据说冬至吃饺子能御寒驱邪。
冬至的美食习俗
冬至吃狗肉的习惯据说源于汉代。民间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到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格外美味,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如今,人们在冬至这一天还会食用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养生食品,祈求来年好运相伴。
驱邪祛病的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有一个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品行不端,作恶多端,在冬至这天去世后化身为疫鬼,残害百姓。
人们发现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就在冬至煮食赤豆糯米饭,以此驱避疫鬼,防灾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