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福祸的经典句子

2024-09-1402:47:31生活经验0

第五十八章:祸福相依

其政谦和,其民淳朴;其政苛严,其民隔阂。祸端之中蕴藏着福报,福泽之中潜伏着祸患。谁又能预知其终点?它们本无一定,正可变奇,善可能化妖。世人的困惑已由来已久。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福祸的经典句子

1、字面含义

其政谦和,其民淳朴;

治国以民为本,治理的手段宜简明,百姓便会心地纯朴。

谦和:不张扬少言行,不张扬。

淳朴:质朴,本性。

其政苛严,其民隔阂。

治国采用严苛手段,百姓便会怨声载道动辄违法。

苛严:苛刻严格。

隔阂:隔阂,隔心。

祸端之中蕴藏着福报,福泽之中潜伏着祸患。

福祸相依,祸中有福,福中藏祸。

蕴藏:包含,包含。

福报:善行所获善果。

潜伏:潜伏,潜伏。

谁又能预知其终点?

事物矛盾转变是否有所尽头,我们难以断定。

它们本无一定,正可变奇,善可能化妖。

缺失正确的指导思想,正可反,善也能变坏。

世人的困惑已由来已久。

对于正反转换规律,人们茫然无知已经很久了。

故而圣人行为端正但不尖锐,谦虚谨慎而不狂妄,正直而不恣意,光彩四溢而不炫耀。

割:解剖牲畜肉骨。

谦:谦虚,不自满,自高自大。

刿:割裂,开口。

2、通俗含义

治国要以民为本,采用不打扰人民的无为而治方法,让人民自然恢复健康。不要绞尽脑汁想办法限制人民,打破他们正常的秩序。管理的手段宜简明,同胞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心地会逐渐醇厚质朴。

不要制定过于繁琐的法律,让人民不知所措,让他们像受惊的鸟一样动不动就犯法,还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法。这样打破了他们正常的秩序,他们不得不开动脑筋钻法律的空子,于是投机取巧和欺诈现象也由此产生,纯朴的民风也因此消失。

“祸端”未必一无是处,“祸端”中包含着“福报”;“福泽”中也包含着“祸患”。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辩证法”。

矛盾转换有无尽头呢?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标准。正可化为反,善也可变坏。对于此正反转换规律,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已久了。

所以圣人的行为:犹如方块有棱角却不会伤人,谦虚谨慎不狂妄,正直而不恣意,光明磊落而不耀眼夺目。

3、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老话说:“其政谦和,其民淳朴;其政苛严,其民隔阂。”若将此话套用在人际交往上,便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徒,即同类或伴侣。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伴侣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苛刻要求与己相符或要求所有人都举手投足均与己一致或满足己的要求,然人各异,性情各异,处理事务方式也异样,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事事一致,此时若不能以宽容精神协调,事态必将难以收拾,结果就是不得人心,众人离去。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被中国人世代传颂。管仲较穷困,鲍叔牙较富裕,但他们彼此理解,互相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经商,管仲出资很少,分红却拿了很多钱。鲍叔牙毫不在意,得知管仲家境困难,还问其:“这些钱够不够?”多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弄糟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对,不要在意。”

管仲做过三次官,但均被罢免,鲍叔牙认为这不是管仲无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管仲从军打仗,战时临阵脱逃,鲍叔牙没有嘲笑管仲胆怯,知道管仲是因为挂念年迈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齐国政局混乱,诸侯为避祸,纷纷逃到他国等待时机。管仲辅助居住鲁国的公子纠,鲍叔牙则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后来,为争夺齐国王位,管仲还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小白便是后来的齐桓公。鲍叔牙辅佐小白登基后,极力推荐管仲为宰相。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病重,齐桓公探望他,询问他能把相位交给谁。齐桓公欲由鲍叔牙接任,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缺点,终生难忘,这样无法治国。”……。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人品厚道,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称隰朋可以辅佐国君治理国家。易牙得知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后,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挠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着想,不存私心偏私朋友。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由我掌政,你们还有容身之地吗?”

4、中国人的辩证法

中国古代哲学中,不乏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早在公元前11世纪,人们便在与大自然博斗的丰富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早期的阴阳学说,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天地万物的产生和变化。此学说认为,天文气象,时序变化是由阴阳二气交感引起的,世界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与阴阳二气这种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易经》中所言 “八卦” 以及以两卦重叠演化为六十四卦的学说,就是从正反两面的矛盾对立说明事物变化与发展。《老子》、《鬼谷子》、《孙子兵法》等著作也都重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哲人独到的辩证法思想。这些著作反复阐述了对立面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思想。除阴与阳外,还列举了一系列诸如:有与无、生与死、损与益、美与丑、智与愚、强与弱、难与易、攻与守、进与退等对立面,说明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的。

在对对立面相互关系的探索中,古代哲人留下了诸如: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以及“物极必反”这样流传千古的辩证箴言。这些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思想、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引起发展变化的思想,都是以朴素的形式论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存在一种重要的“对立转化”概念。老子曾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与现代“辩证法”思想中的“矛盾对立”与“斗争转化”原理不谋而合。鬼谷子则提出了“阳远终阴,阴极反阳”的阴阳消长理论,认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相反方向转化的过程中。

这一思想在中国民间谚语中也有体现,例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天无绝人之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否极泰来”、“反败为胜”等,都蕴含着“对立转化”的哲思。

《列子》中讲述了一个故事:宋国某人三代行善,一直平安无事。后来黑牛生了白牛犊,被孔子解读为吉祥之兆。但不久他失明,再次生白牛犊,孔子仍判定是吉祥,然而他的儿子随后也失明。不久,楚国攻宋,服兵役的人员伤亡惨重,唯有这父子二人因盲免役。战后,他们的眼睛又恢复了光明。

庄子一言兴邦

战国时,赵文王热衷剑术,导致民风尚武,国力衰落。太子赵悝担忧不已,听闻庄子为人智慧,遂请其入朝献策。

三天后,庄子身着儒服晋见。文王佩剑相迎,请教其剑术。庄子声称自己是天下第一剑客,愿在殿中展示。

文王安排比剑,历时七天,死伤六十余人,选出六名佼佼者。庄子欣然赴约,询问文王持何种兵器。

庄子道:“臣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把,以备不同御用。”

文王问:“天子剑如何?”庄子答:“锋为山川,脊为江海,把为忠贤,以阴阳五行控制万物,统御四方,扶正安邦。”

文王好奇诸侯剑,庄子道:“锋为智勇之士,脊为廉洁之臣,把为贤良忠圣,顺应天地,安抚四方,使民心归服。”

文王最后询问庶人剑,庄子答:“蓬发粗鄙,不辨是非,自相残杀,败坏国事。大王身为天子,却沉迷庶人剑,令人惋惜。”

文王醒悟,起身挽留庄子,设宴款待。庄子告辞时,文王一再叮嘱其安心在馆舍休息,待日后传召。

赵文王自此罢剑事,专心治国。群臣见状,失意消散。

点评

老子所言“是以圣人方而不割,谦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是对庄子品格的生动写照。看似出世愤世,实则心怀家国,以智慧启迪君王,拯救国家。

宓子贱掣肘

鲁国宓子贱治理亶父时,担忧遭人中伤。于是,他故意在官员拜见时为难记录人员,故意使其字迹潦草。随后,他又当众训斥记录人员,令其背负冤屈辞官。

两名记录人员向鲁君告状,鲁君却从中领悟到了宓子贱的良苦用心。宓子贱提醒鲁君,不要因受人蒙蔽而误国。

鲁君旋派钦差至亶父,将亶父大权全交于宓子贱。宓子贱得以在无强权干涉下施展抱负,治理亶父多年成果斐然。

宓子贱的警世寓言

孔子说:"正直与邪恶往往只在一线之隔,善和恶也可能互相转化。"宓子贱用一场自编自演的"拙劣"闹剧,让鲁国国君意识到本质邪恶、表面正义的行为对忠良之士的危害。由此警示世人,辨别清廉与腐朽,扶正祛邪,不仅需要像宓子贱那般忠贞耿直的臣子,更需要头脑清醒、德行高尚的君王。

宓子贱就任单父太守之前,拜访了孔子。孔子告诫道:"不可因不同意见而拒人于千里之外,轻率地拒绝他人的意见会闭塞耳目,听不到真正的意见。也不宜轻诺他人的请求,以免失守原则。"随后,宓子贱又向渔夫阳昼请教治国之道,阳昼说道:"打渔有两种鱼,阳鲛和鲂鱼。阳鲛见到鱼饵就大口吞噬,但其肉薄味淡。鲂鱼对鱼饵若隐若现,既期待又克制,其肉质鲜美肥厚。"宓子贱深以为然。

宓子贱来到单父上任后,官绅富户都争相前来迎接。远远看到这些官绅,宓子贱连声催促:"快走,阳鲛鱼来了!"宓子贱在单父任职三年,孔子派巫马施前去察访政绩。巫马施在途中遇到一位渔夫,见他打上鱼后又放回水里一部分,便问其缘由。渔夫答道:"大鱼叫'鱼',太守非常爱惜,小鱼叫'鲂鱼',太守希望它们能长大,所以我们把这类小鱼放生了。"巫马施听后回到孔子身边,赞叹道:"宓子贱的德行已经达到了极致,使得人们在暗处行事也如同受到严刑峻法的约束,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孔子回答:"其德必行于此,则此能表于彼。"

孔子仰慕宓子贱的为人,向其问道:"你治理单父,百姓为何如此满意?"宓子贱回答道:"我以侍奉父母之心对待老人,以关爱子女之情呵护单父的孩子,恤孤济寡,哀悼丧葬……我视他人为父的有三人,为兄的有五人,为友的有十一人,还有五位能力胜过我的人,我以他们为师。"孔子欣慰地说:"尧舜治理天下,孜孜不倦地寻找贤臣辅助……可惜你治理的只是一座小城啊!"

宓子贱在单父三年,勤政爱民,任贤用能,经常日理万机,却依然空暇弹琴赋诗,使得单父物阜民丰、风俗淳良、治安良好,史称"鸣琴而治"。

后来,孔子再次向宓子贱问道:"你身居官职,有何得失?"宓子贱回答道:"我未曾失去什么,却收获了三种:我以前所学的知识如今得以实践,学问也随之精进;官俸虽少,却可周济亲友,使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公务繁忙,但我仍挤出时间走访亲友、吊唁看病,加深了与他们的情谊。"孔子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