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江枫渔火江枫到底是啥意思

2024-09-1402:58:40生活经验1

自唐代诗人张继创作《枫桥夜泊》以来,其著名诗句“墙外开花墙内香”红遍日本,致使每年皆有络绎不绝的日本游客远赴寒山寺朝圣,以亲身体验诗中意境。

张继的诗作广为传颂,但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记载却异常匮乏,引发研究者对诗作走红的探究。受资料限制,相关研究进展受阻。

于是不乏学者从诗歌文本出发,陆续构建出本诗涵盖天文、气象、动物与人文领域的“四大疑问”,分别解读“月落”、“霜降”、“乌啼”及“夜半钟声”。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江枫渔火江枫到底是啥意思

清代学者王瑞在《重论文斋笔录》中首次对诗歌第二句提出质疑,指出了“枫叶性喜湿润,不能生长于江畔”的问题。当代学者徐富有依托《登吴古城歌》进行反驳,印证江南地区确有枫树生于水边。

当代学者并不就此满足,进而从诗歌第二句挖掘“研究热点”,依据不同视角,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诗中“眠”者身份之谜;第二类:若此“眠”者为张继,其“对”何物?并衍生出“江枫”实为何物、“愁眠是座山”等奇异疑问。

为何张继《枫桥夜泊》第二句能引申出如此多“研究题目”?这是因为研究者运用现代语法原理对其进行了阐释。

古语法专家姚振武在《古诗词新解二题》中提及,诗句中“对”为动词,后面须遵循名词搭配,而“愁眠”并非名词。按照古诗词表达方式,此句应有一名词客体缺失,即“人”。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江枫渔火江枫到底是啥意思

由此,一个“人”,“对”着一系列事物,带愁而眠,成为了语文课本中最为权威的解释。那么,此“愁眠者”又“对”着谁呢?此后,衍生出多种解说。

第一种:此“愁眠者”为张继,一人对二而眠。夜晚,张继面对着江枫与渔火,心中愁绪而入眠。

第二种:此“愁眠者”为张继,一人对三而眠。“江枫”并非“江上的枫树”,而是“江桥村”与“枫树”的组合。于是,夜晚,张继面对着“江桥村”、“枫树”与“渔火”而入眠。

第三种:此“愁眠者”为张继,一人对四而眠。有人推测,“枫”乃“枫桥”,“愁眠”实为座山。于是,夜晚,张继面对着“江桥村”、“枫桥”、“渔火”与“愁眠山”而入眠。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江枫渔火江枫到底是啥意思

与姚振武观点对立,另一种看法认为:“愁”亦可视为名词。

由于“人”(张继)作为旁观者,观察周围事物,诗句真实的含义可能是:“江桥村”、“愁眠山”(如实有)“枫桥”、“渔火”等事物,皆朝着“愁”而沉睡。

持此观点的学者解释道:“眠”在古诗中多指酣睡。若张继真已沉睡,又怎能看到渔火、江枫,听到钟声?

故此,张继只是采用了“移情”手法。他自己愁绪缠身,故而看到江枫、渔火也充满愁绪。这些自然景观也随之入眠而休,而他自己却无法安枕。

若《静夜思》并非李白所作,那么人们也不会探究他是否坐在“胡床”上,或是在室内还是山巅创作此诗。

《枫桥夜泊》笔调优美,篇幅短小易记,又因其广为流传,难免引起人们的好奇。诗词爱好者便去钻研它走红的奥秘。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江枫渔火江枫到底是啥意思

研究之下才发现,单单解读此诗便已颇为不易。于是深陷其中,无法脱身。如何解读“江枫渔火对愁眠”呢?

《文心雕龙》中提到:古诗讲求“意境”。古人作诗,追求的是一种“朦胧”之美。抓住普适性的“典型意象”,用词语激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借此传达情感,陶冶性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解读的花样越多,越能说明诗本身意象的丰富性。但这种营造意境的方式并非没有标准,其标准就只有一个字——“美”。这种美是诗意的美。

就如同李商隐的诗作,大多晦涩难懂,但却因其诗中蕴含着“蓝田蕴玉”、“沧海含珠”般的审美意趣,仍旧为人所赞赏。

“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诗句的美感,源于“情景交融”的描绘。“情”为“愁情”;而“景”则是“岸上的枫”和“水中的渔火”。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江枫渔火江枫到底是啥意思

有人认为“江枫”指的是与寒山寺一桥之隔的“江桥村”,此外还有人提出原作并非“江枫渔火”,而是“江村渔父”。且不论此种说法的真伪,即使成立,后者的意境也远不及前者。

试问,又有谁会硬生生地将一个村庄的名字与“枫树”凑成诗呢?

后来又有人称“愁眠”是一座山,本以为是当代网友的“原创”笑话,后来却发现,此说竟出现在1982年9月16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文章中。

这一论断也存在偏差。张继的《枫桥夜泊》声名鹊起之后,周边许多地方纷纷效仿,“改了地名”。

此前提到的“江桥村”,很可能是张继的诗歌流传开后才随波逐流更名的。另一个“改地名儿”的地方是“枫桥”。相传这座桥梁在宋朝时称为“封桥”,张继的诗作闻名后,才改名为“枫桥”。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江枫渔火江枫到底是啥意思

后来,有人查阅了清朝的文献,指出桥梁改名只是“正名”,其本来的名字就是“枫桥”。那么,它是在何时因何由被人误传为“封桥”的呢?这些疑问至今无法解答。

这首诗的争议,归根结底源于其“走红”。如果不是广受欢迎,又有谁会关心那些“枫树”、“枫桥”和“愁眠山”呢?

人红是非多,诗红争议大。关于“江枫”究竟为何物的争论始终不断,未来也不会停止。“愁眠者”的身份、他所面对的景物,这些疑问将一直流传下去。

只要读者对“美”具备鉴赏力,就能轻松找到答案也许这个答案并非唯一,但却是你唯一能够认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