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什么神什么 秀什么神什么补充词语

2024-09-1501:38:26生活经验0

作者:佚名

探讨杜甫的诗歌杰作时,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望岳》,一篇赞颂东岳泰山的史诗。

“岱宗巍然,齐鲁天地黛色苍茫。

天地之精华汇聚,阴阳分割黎明与黄昏。

层云激荡心胸,凝眸飞鸟归林。

俯瞰众山,雄心壮志傲然。”

虽然此诗作于杜甫的青年时期,却充分展现了诗圣的深厚功底。明代周珽评价道:“只言片语,描绘出泰岳气象万千,堪称开天辟地之佳作,句句皆能令人心惊肉跳。”乾隆皇帝更赞叹道:“四十字气势磅礴,与岱岳争高低。”

秀什么神什么 秀什么神什么补充词语

根据杜甫的生平,创作此诗时,他刚刚结束第一次科考,怀着失落的心情离开长安,漫游齐鲁大地。尽管考试失利,杜甫未曾气馁,反而对主考官的才智不屑一顾,愤然离去。杜甫与开元盛世同龄,亲眼目睹了“稻谷丰盈,仓储富足。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商贸繁荣,丝路兴旺。圣人治国,天下和谐。”对于生活的艰辛,他体会尚浅,对未来充满憧憬。从小胸怀大志的杜甫认为,这次考试失利仅仅是运气不佳,遇到了昏庸的主考官,他仍然期待将来大展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在杜甫三首同名的《望岳》(另外两首分别是中年所作的《望西岳》和晚年所作的《望南岳》)中最具朝气蓬勃之感。

开篇两句“岱宗巍然,齐鲁天地黛色苍茫。”历来受到诗评家的广泛赞誉。岱宗,泰山的尊称。巍然,形容高耸雄伟。诗人一开篇便发问,气度非凡。紧接着,又给出了超越读者想象的答案。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位于泰山之北,鲁国位于泰山之南。齐鲁也泛指山东大地。黛色,形容山色碧绿。苍茫,形容连绵不绝。泰山何等壮美雄浑?从齐地到鲁地,山色绵延无尽。这是对泰山的整体概括。

“天地之精华汇聚,阴阳分割黎明与黄昏。”天地之精华汇聚,形容泰山自然之美。阴阳,指山南山北。分割,形容泰山的山峰高耸,将黄昏与黎明分割开来。泰山汇聚了天地之灵,山南山北光照不同,宛如晨昏交替,可见其高耸入云之状。这是对泰山的近处细描,进一步的观察愈发细致。

“层云激荡心胸,凝眸飞鸟归林。”层云层层叠起,不禁让诗人胸襟激荡。凝眸,聚精会神地注视。归林,形容鸟儿飞入林中。这是对泰山的更细致观察,是凝视,细致到天空的云层变化,细致到飞鸟的归巢。诗人与山共呼吸,看云层腾涌心生豁达,看飞鸟归巢目不转睛,也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的由衷赞叹。

假如此诗只是对泰山的赞颂钦佩,就难免显得空洞无味。“俯瞰众山,雄心壮志傲然。”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融入自己的抱负情怀。杜甫满怀壮志,虽然暂时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坚信凭着自己的才华,一定能够出人头地。俯瞰,登高望远。凌,登上。泰山如此高大雄伟,诗人却胸怀攀登之志。当他登临绝顶,其他山峰都将黯然失色。这是对泰山的想象、俯视的角度。

有学者评论说,诗题为《望岳》,却“通篇没有‘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大作文章,从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通过视角的不断转换,诗人的心境也在步步提升,从远距离的赞叹,到近距离的细致体会,再到攀登之志油然而生。全诗洋溢着朝气和积极的情感。

从开元二十五年李林甫当政后,大唐王朝便走上了衰落的道路。身处民间、初出茅庐的杜甫并不知道这些。他仍然满怀希望,等待机会的到来。他也不知道等待他的,是腰斩唐代繁华的安史之乱和无尽的战乱与磨难。

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被调任七品下的华州司功参军。官职、俸禄虽有提升,但远离朝廷,不可能再参与重要的政务。在华州任上,条件艰苦,公务繁重,上司对杜甫也不够尊重,让他倍感压抑。面对西岳华山,杜甫写下了第二首《望岳》(西岳峻峭高耸入云,群峰罗列如子孙)。

大历四年(769),离开夔州后的杜甫一路漂泊,来到了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可惜韦之晋在四月就被调任潭州,上任后不久就病故了。在衡州失去依靠,加之夏日炎热,杜甫只得带着家人重返潭州。

尽管流离失所,杜甫还是游览了衡山,并创作了第三首《望岳》(南岳配朱雀,自古以来祭祀不断)。全诗庄严肃穆,以明德唯馨之意勉励守土者,更具有立言的深意,不仅仅是登高望远之作。杜甫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却一生坎坷,历经摧折,但他始终坚韧不屈,不忘黎民百姓——他的精神与诗笔交相辉映,成就了他诗圣的地位,令世人敬仰。(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