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 形容自己读书少而悔恨

2024-09-1501:55:54综合资讯1

书,我的良伴
我是一位书籍爱好者,但我并不是一位收藏家。收藏书籍是为了珍藏其价值,而囤积书籍则是为了阅读其内容。
与人的邂逅靠的是缘分,与书籍的相遇也是如此。一种内心的渴望,将我们连接在一起。每次参加书展,我从未预想自己会购买哪本书,但最终却总是满载而归。我囤积这些书籍,并非立即阅读,但它们始终铭记于我的心中。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当时机成熟时,它们便会唤起我的兴趣。
囤积书籍就像逛街时遇到一件心仪之物,若犹豫不决地错失,内心的遗憾和纠结将萦绕不去。人们常说:“与其错过,不如将它带回家,以免日后后悔。”
有人认为,书籍并非孤本,且易于获取,何必囤积?我却认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我们急切需要某本书时,却发现手边没有,这将是多么令人懊恼。而囤积书籍则能让我们安心地拥有它们,如《艺文类聚》这套书,当我需要引用时,我从容地取用,自信满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又如尼金斯基的自传《尼金斯基手记》,我已囤积了十余年,从未翻开过。但有一天,我关注起芭蕾舞的创新问题,便想到了这位大师。他冲破束缚,为世人留下《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等不朽之作,而他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深深着迷。如果我在早些时候阅读此书,我可能无法如此深刻地理解他的灵魂。
我始终耐心囤积着与瞿秋白和伏契克相关的书籍。无论中国还是捷克,只要与他们有关的书,我都会搜罗。囤积瞿秋白的书始于1967年,伏契克的始于1974年,至今已累积了大量书籍,但我仍在继续。关于瞿秋白的书籍,既有他自己所写,又有他女儿整理的家信,更多的是传记和评论。关于伏契克,也是如此。我囤积了他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中文版各种版本。我并非是为了收藏或研究,而是为了阅读。因为每个版本都有细微差别,恰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瞿秋白和伏契克都是早期的革命者,怀有文学抱负,为了理想献出了生命。在他们身上,我真正看到了革命者兼具深厚文学素养和高尚品质。最近,我已开始阅读囤积了近十年的《瞿秋白学术思想评传》,还购入了最新出版的捷克文版《报告》,虽然我不会捷克语,但书中珍贵的图片足以让我细细品味。
归根结底,囤积书籍是一种邂逅的故事。每一段邂逅,都承载着书籍背后的一缕缕情愫。近日,我囤积了多本新出版的《秋园》。这是一位八旬老人讲述“妈妈和我”的故事。她在小小的厨房间里以凳当桌写下此书,书中写尽了两代中国女性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读到此书,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母亲。为了让更多人听到这个普通女子不凡的故事,我将其作为礼物分送给我的朋友们。我还囤积了一本尚未认真阅读的书——《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早期诗歌中的印象主义》。这是因为我曾读到一位好友以这位诗人为题而写的诗歌。当时,我们都正值青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当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将其购买。我想留住一段友谊、一段生活、一段岁月的记忆。(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