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吃鱼怎么消化 鸟类直接吞鱼怎么消化

2024-09-1502:55:36常识分享1

青海湖是中国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栖息地,拥有数量庞大和种类丰富的候鸟。这里有著名的鸟岛,聚集着数以万计的候鸟,而海西皮岛则是普通鸬鹚的重要栖息地,因此也被称为鸬鹚岛。

鱼鹰吃鱼怎么消化 鸟类直接吞鱼怎么消化

除了斑头雁、棕头鸥、鱼鸥等鸟类外,普通鸬鹚也称得上青海湖的主角。它们的身影或盘旋天空,或嬉戏碧波,或休憩岸边,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鱼鹰吃鱼怎么消化 鸟类直接吞鱼怎么消化

作为鸬鹚家族的成员,普通鸬鹚体型颇大。其深邃的蓝色或黑色羽毛泛着如金属般的闪烁光泽,眼和喙后方的裸露皮肤呈鲜艳的黄色。普通鸬鹚的别名众多,诸如黑鱼郎、水老鸦、鱼鹰,每个名字都凸显了它的独特之处。

鱼鹰吃鱼怎么消化 鸟类直接吞鱼怎么消化

绝佳的“捕鱼达人”:囤积囤积再囤积

普通鸬鹚以鱼类为食,其潜水捕鱼的本领在青海湖无人能及,故而享有“捕鱼达人”的美誉。通常情况下,它们会长时间驻留于岸边的岩石上,耐心观察猎物。一旦发现目标,便会如离弦之箭般潜入水中,展开捕捉。

普通鸬鹚潜水的深度一般不超过 4 米,但在水下却能机敏地追逐猎物长达 40 秒。它们明亮的眼睛虽不能在水中视物,但敏锐的听觉却使其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猎物的踪迹。

湟鱼洄游的季节,普通鸬鹚便会紧盯这一时机。青海湖裸鲤,即湟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鲤科鱼类,其身体几乎无鳞。当湖中的湟鱼群聚上游时,机敏的“捕鱼达人”不会放过如此良机,果断入水捕食。

鱼鹰吃鱼怎么消化 鸟类直接吞鱼怎么消化

有趣的是,普通鸬鹚不会在水中立即进食,而是会返回岸边再行吞咽。其下喉处有一个囊状结构,可以暂时存放食物。体积较小的普通鸬鹚消化能力有限,会将吃不下的鱼保留于喉囊中,让其逐渐消化成食糜,这种习性颇有囤积之味。

普通鸬鹚性情贪婪,但也不失未雨绸缪的智慧。捕获湟鱼后,它们会将一部分鱼储藏在地上,放在自己的巢穴附近,以备饥饿之时食用。不 识其性情和习性之人,可能会误以为它们在“晒鱼干”。

自然界的食物链环环相扣,湟鱼以水生昆虫和小鱼为食,同样地,普通鸬鹚也是湟鱼的捕食者。

鱼鹰吃鱼怎么消化 鸟类直接吞鱼怎么消化

炫技的捣蛋鬼:抛物炫耀抓

普通鸬鹚分布广泛,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南方则为留鸟。在青海湖,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其身影。

普通鸬鹚既能飞翔,也能潜水游泳。它们的羽毛并不防水,因此每次下水后,都会花费较长时间整理湿透的羽毛。它们通常会站在树枝上晒太阳,用尾脂腺的分泌物涂抹全身羽毛,看上去油光水滑,别有风采。

青海湖鸬鹚岛是普通鸬鹚的聚集地。每年的 5 月份之后,鸬鹚岛上就会巢穴林立,黑压压一片,而岸边的普通鸬鹚或嬉戏玩耍,或争吵不休,热热闹闹的场面宛如一场盛会。

生活在青海湖的普通鸬鹚并非常年驻扎,而是要经历多次迁徙。上世纪 90 年代,李来兴对青海湖上千只普通鸬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这些鸬鹚的冬季栖息地在印度阿萨姆地区。此亚种与沿海地区的亚种可能有所差异,其冬季栖息地也可能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普通鸬鹚会在青海湖繁殖,秋季则会迁徙至气候温暖的地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会再次返回青海湖繁衍生息。

普通鸬鹚不仅是出色的“捕鱼达人”,争夺巢穴时更是毫不示弱,展开激烈的竞争。重返青海湖后,它们会争先恐后地抢占有利的位置,早早筑建巢穴。为了争夺地盘,它们会发出低沉的“咕咕咕”声,以示宣告。

李来兴观察发现,占得先机的普通鸬鹚会得意 洋洋地向对手示威。它们会用嘴衔住筑巢用的柴草,将其抛向空中,再准确地接住,仿佛在展示自己的聪明和技能。有人将普通鸬鹚戏称为爱炫耀的“捣蛋鬼”。

鱼鹰吃鱼怎么消化 鸟类直接吞鱼怎么消化

独特的喂养方式:咽下半消化的浆糊

普通鸬鹚筑巢一般会选择岛上的悬崖或树上。它们会使用树枝、鱼骨、海藻和杂草等材料搭筑巢穴。搭建完成的“房子”呈六边形,棱角分明,尽管材料粗糙,却结实耐用。

建好新“家”后,就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了。普通鸬鹚每一窝可产 5-6 枚卵,雌雄轮流孵卵,雏鸟破壳后,也会共同承担哺育幼鸟的重任。

普通鸬鹚喂养幼鸟的方式异于其他鸟类。鸬鹚父母出去捕食,将捕捉到的鱼儿藏于喉囊中,带回来给小鸟儿食用。

雏鸟取食时需要将整个小脑袋伸入“爸爸妈妈”的喉咙,从它们的食道中取食半消化的鱼浆。雏鸟体积较小,饮水也需要“妈妈”的帮助。鸟妈妈会将水从嘴里喷出,像注射器一般注入鸟宝宝嘴里。在鸬鹚的繁殖期,经常能观察到亲鸟喂养雏鸟的奇特画面,既温馨又神奇。

自出生以来就受到精心照顾的雏鸟,随着一天天长大,也要逐渐学会独立。它们开始尝试独自飞翔和捕食,并跟随亲鸟进行迁徙过冬。

普通鸬鹚栖息在河川和湖沼中,经常在水面上掠过。即便不用捕食,它们也喜欢逗留在水边。飞行时,它们与雁类相似,成群排成人字形。

鸟类消化系统

鸟类中的“潜水冠军”:鸬鹚

具有捕鱼能力的鸬鹚,拥有独特的身体构造。它们嘴尖端带钩,喉部有一个可以容纳鱼类的喉囊,使它们能够暂时储存捕获的猎物。这些特性让鸬鹚成为了古代中国渔民训练的捕鱼助手。

目前,在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依然有人使用鸬鹚捕鱼。在河流和湖泊中,可以看到训练过的鸬鹚站立在渔舟上,协助渔民捕获鱼类。

为了防止鸬鹚吞咽大鱼,渔民会在它们脖子上套上绳套。当鸬鹚捕到鱼返回渔舟时,渔民会将其脚拎起,挤压其颈部,让鱼从喉囊中吐出,并作为奖励喂给小鱼。

身姿勇猛自信的鸬鹚,是公认的“捕鱼高手”和“潜水冠军”。它们捕鱼的动作吸引了不少人的观察和拍摄。

青海湖鸟类

青海湖:普通鸬鹚的乐园

普通鸬鹚是青海湖四大家族之一,每年春季都会从远方迁徙至此繁衍生息。青海湖碧波荡漾,为鸬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优良的筑巢环境。

鸬鹚夫妻在这里哺育后代,雏鸟在这里成长并学会飞翔和捕食。青海湖承载着鸬鹚的印记,让它们年复一年地返回这个“家园”。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动物志、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