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

2024-09-1623:41:01综合资讯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旨在回应苏联官方的号召,讲述了少年保尔如何经历艰难困苦,最终成为一名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并在疾病缠身、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写作,磨炼意志的故事。

自问世以来,该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传播,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受到热烈欢迎,也在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读者的认可。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无产阶级的“革命”小说,更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传达出一种信念:“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具有坚强意志的人物,其中保尔是最为显著的。但让我最为欣赏的角色却是冬妮娅。

与丽达、达雅等勤劳坚定的女性不同,冬妮娅在传统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宣传的吃苦耐劳的女性中显得别具一格。

冬妮娅是保尔的初恋。刚出现时,奥斯特洛夫斯基描绘了她的美丽、善良和聪明活泼。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冬妮娅与保尔的意志产生了分歧,她的行为逐渐显露出精致利己的一面,最终在保尔眼中,她成了庸俗的资产阶级小姐,完全站在了保尔的对立面。

从彼此理解的恋人到分道扬镳的陌路人,冬妮娅真的如保尔所说的那样庸俗吗?他们爱情的悲剧究竟源于哪些因素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

小说对冬妮娅的描写如是:“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的白色水手衫和浅灰色短裙,一双绣花短袜紧贴着晒黑的脚上,脚穿棕色皮鞋,栗色头发编成粗大的辫子。”

穿着水手服,扎着麻花辫,青涩动人,这种形象是初恋的美好象征。

冬妮娅的形象在她一登场时就深深吸引了人心,水手服成为了她的典型外表。

那么,冬妮娅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

关于冬妮娅的创作原型,曾有较多争议。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认为冬妮娅的原型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童年时期的朋友和同学柳芭·鲍利索维奇。1999年,尼古拉·津科维奇在《二十世纪最后的秘密》中揭示,冬妮娅的原型可能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恋女友别莲富斯。

随着后人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信和采访中发现更多线索,越来越倾向于认定别莲富斯是冬妮娅的原型。莫斯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也已经确认了这一点。

从我的角度来看,冬妮娅可能并非单一的现实人物,而是柳芭和别莲富斯的结合体。

一个小说人物的塑造往往不是单一人物的写照,而是多个现实人物的综合体现。

柳芭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一名思想进步的教师,谦虚平易。冬妮娅的早期形象可能受到了她的影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

而别莲富斯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治疗风湿病时遇见的医院主任的女儿,出身于小资家庭。

192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别莲富斯的信中写道:

“我不知道您的思想(大概,您置身于敌对阵营),然而我的信不是写给顽固的资产阶级者或小市民,而是写给那个当初从车站离去的、可爱又可亲的柳芭的。”

但实际上,冬妮娅并非反面人物。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为话剧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提出改编意见时,明确表示:

“富有的人并不一定是坏人,冬妮娅生长在自由主义倾向的市民知识分子家庭,她与保尔的感情冲突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

那么,冬妮娅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

冬妮娅出身于富裕家庭,父亲是林务官。她从小接受高等教育,初次见到保尔时,冬妮娅坐在柳树干上看书,看到保尔钓鱼就调皮打扰。她活泼调皮,保尔当时觉得她像“妖精”一样美丽。

冬妮娅从小就受到其他男孩的追捧,但她并不骄矜。她喜欢阅读,并不因保尔的贫困而看不起他。在冬妮娅家里,有几百本藏书,她还邀请保尔常来她家读书。

可以说,冬妮娅在某种程度上是保尔的启蒙老师,《牛虻》这本对保尔思想影响深远的书籍,也是冬妮娅推荐给保尔的。

冬妮娅远比普通富家千金更有学识和教养,她对保尔的爱情是对他内在品质的真实欣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

在冬妮娅写给朋友的信中,她提到保尔:“在我熟悉的年轻人中,没见过像他这样有坚强意志和独特见解的人。”

冬妮娅对保尔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他的坚定意志,还在于她并不看重外在的财富或地位。这种爱情跨越了社会阶级和财富差距,体现了她的内在美。

冬妮娅对于这段感情一直积极主动。她第一次见到保尔时主动打招呼,关心他的工作和家庭,即使保尔冷漠以待,也没有影响她的热情。

冬妮娅理解保尔因调皮被学校开除的情况,逐渐打开了保尔的心扉。她邀请保尔来家里玩,带他读书,对保尔非常友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性格

相比之下,保尔则显得有些“坏脾气”。小说中描述:“保尔在贫穷和饥饿中成长,他对每个他认为有钱的人都充满了仇视。他对这种感情怀着戒备和疑惧。”

初见冬妮娅时,保尔的反应是“不愉快”、“眉毛竖了起来”、“气愤”。他一方面想靠近冬妮娅,另一方面却又对她心存戒

备。这样的表现更多是出于少年人的不成熟,而非对彼此感情的真正态度。

多年后,两人再度相遇,因理想的不同而分开。冬妮娅在分手时的悲伤深刻地反映了她对这段感情的珍惜:“悲伤地凝望着闪耀的碧蓝河流,两眼饱含泪水。”

从个人观点来看,分手的根源不仅仅在于阶级差异。冬妮娅并非天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她并没有先天的敌意。其实,时代的矛盾和个人的误解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这种冲突更为复杂。

冬妮娅的追求和理念与保尔的世界观显然不同。她的形象相比保尔的另一半达雅,显得更具个性和魅力。达雅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像是刻板的家庭主妇,处处顺从保尔,而冬妮娅则追求自由和权利平等,展现了强烈的独立意识。

在小说中,奥斯特洛夫斯基赋予冬妮娅“追求自由”的特质。她不喜欢规整的庭园植物,读书时更喜欢坐在柳树上,这些都反映了她对自由的向往。

幼年时,冬妮娅带着朋友们到保尔家玩,其中包括保尔的“死对头”维克多。这让保尔不满,而冬妮娅却毫不在意,反驳道:“我从来没问过你,你交朋友的事。”

冬妮娅的爱情观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她可以爱上一个工人,却不会爱上整个工人阶级。”这意味着她的爱情是建立在对个体的欣赏上,而非阶级偏见。

即便在对待保尔的爱情中,冬妮娅也坚持自己的思想。她不会为了保尔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同样,保尔也难以妥协于冬妮娅的生活方式。

虽然小说从保尔的视角出发,展现了他积极乐观的形象,但这也暴露了保尔身上的大男子主义。保尔将事业视为生命的重中之重,为了革命,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爱情。

冬妮娅和丽达等女性在性格上较为强势、独立,而达雅则显得更为温顺和顺从。虽然这并不直接表明保尔的大男子主义,但可以看出,保尔可能更适合那些全然支持他事业的女性。

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冬妮娅的形象,传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冬妮娅的独立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让她的形象在保尔的世界中显得独特而鲜明。

总体来看,冬妮娅是一个追求自由、独立且有思想的女性,她的形象与保尔最终的伴侣达雅形成了鲜明对比。达雅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传统,而冬妮娅则代表了当时社会中那些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