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中的齿轮油是一种专门用于变速器和后桥齿轮传动系统的润滑油,其质量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转效率及使用寿命。如果忽视了定期更换齿轮油,可能会导致车辆零部件的损坏,甚至对驾驶安全构成威胁。了解汽车齿轮油的更换周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探讨齿轮油的性质及其更换频率。
齿轮油的定义:
齿轮油是一种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主要由石油基润滑油或合成润滑油与极压抗磨剂及油性剂混合而成。它在齿轮传动装置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齿面磨损、擦伤及烧结,从而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传递功率的效率。齿轮油的性能分类有两种:粘度分类和质量分类。
在中国,齿轮油的分类曾经依据原苏联的标准进行。普通齿轮油按照100度运动粘度分为20号、26号、30号等牌号,而双曲线齿轮油则分为18号、22号、26号、28号等牌号。现在,中国按照质量将齿轮油分为三类:普通车辆齿轮油(CLC)、中等负荷车辆齿轮油(CLD)、重负荷车辆齿轮油(CLE)。
根据美国石油学会(API)的标准,齿轮油还可分为GL-1、GL-2、GL-3、GL-4、GL-5和GL-6等质量级别。这些级别通常在齿轮油的外包装上有所标识。
齿轮油的粘度等级则根据100℃时的运动粘度和表观粘度的最高使用温度来规定,主要包括75W、75W/90、80W/90、85W/90、90、85W/140和140等七个等级。
齿轮油的特性:
1. 具备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2. 粘度适中,并且具备优良的粘温性。
3. 出色的防锈防腐蚀性能。
4. 优良的抗乳化性能。
5. 良好的抗泡性。
6. 足够的极压抗磨性能。
齿轮油的低温表观粘度测试:
低温表观粘度是使用布氏粘度计(Brookfield)按照ASTM D2983(GB/T 11145)方法测定的,单位为mPa·s。表观粘度与后桥齿轮在低温下的流动性有关,通常用表观粘度为150000 mPa·s时的最高使用温度来确定油品的粘度等级。
汽车齿轮油的性质:
1. 承载性:在混合润滑状态下,齿轮油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膜较薄,这时齿面会有更多的边界润滑成分。当汽车处于重载荷条件下,如爬坡或遇到冲击载荷时,这种承载性尤为重要。
2. 腐蚀性:齿轮油需具有适当的化学活性,对金属的腐蚀性要小。齿轮装置中的滑动轴承和同步器的某些部件可能使用青铜或其他铜合金,这些材料容易与添加剂反应而被腐蚀。齿轮油的添加剂配方需要仔细平衡,以兼顾极压性和腐蚀性。
3. 流变性:齿轮油的粘度与承载能力紧密相关。增加粘度可以提高油膜的厚度,保护齿面,但过高的粘度可能会导致油温升高,影响润滑效果。低温时,齿轮油需要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齿面和轴承的润滑。
4. 抗泡性:齿轮转动时会将空气带入油中,形成泡沫。泡沫会破坏油膜的完整性,导致润滑失效,并可能引起齿面过热,影响散热,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油从齿轮箱逸出。齿轮油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泡性。
5. 热氧化稳定性:齿轮油应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对于小轿车的后桥和变速箱,氧化问题可能不明显,但重型卡车的齿轮装置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氧化,这会使油的粘度增加,生成油泥,并加速金属的腐蚀。
以上是关于齿轮油的基本介绍以及更换频率的详细说明,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