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本有声书,其中一位女士朗读了《古诗十九首其十五》,即《迢迢牵牛星》。她的声音颇为动听,但在诗词的发音上却存在一些偏差。特别是在读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时,她将“间”读成了第四声。我在评论中指出,“一水间”中的“间”应读平声。她回应道,“间”指的是隔开。我解释说,“一水间”作为一个词组时,一般读平声,这在唐宋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她表示她参考了郦波老师的读法,所以读成了第四声。
尽管我没有看到郦波老师的解释,无法了解其具体细节,但我对这一结论并不完全赞同。我将阐述我对这一发音的看法及理由。“一水间”中的“间”字读平声,有几个原因。
从音律的角度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果将“间”读成平声,音律上更为和谐。平仄理论并非凭空产生,它是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形成的。虽然东汉时期没有明确的平仄之说,但五言诗从四言诗中发展而来,平声的读法更符合音律的美感。
从诗义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盈盈一水间”只有将“间”理解为“隔开”才能通顺。实际上,“盈盈一水间”就是指“盈盈一水横在牛郎和织女之间”,并无不通之处。
当面对两种解释难以判断时,我们可以借助其他古代诗歌作为参考。比如,《迢迢牵牛星》是最早使用“一水间”的诗句之一,我们可以暂时留着以供验证。
另一首包含“一水间”的诗是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京口瓜洲一水间”使用了仄起入韵,读平声更符合格律要求。尽管有一些人对这一点提出了异议,认为第四声也可以通用,但这些争论往往陷入无谓的口水战中。实际上,“间”字读平声是合理的。
还有一种解释是将《泊船瓜洲》的第一句读作“京口瓜洲一(音衣)水间(音见)”,以符合平仄要求。这种解释其实是一种“双标”操作,只根据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标准进行解释。这种做法对诗词的研究并无帮助。
南宋名臣胡铨的《菩萨蛮》引用了《迢迢牵牛星》的句子,“盈盈一水间”中的“间”字显然读作平声,这一事实也说明了“间”字的读法。
杜甫的《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中也有“一水间”的用法。在这首五律中,“间”字同样读作平声。温庭筠的《偶游》以及南宋周紫芝的《春寒》,都在首句中使用“一水间”,也均读作平声。
“一水间”中的“间”字应读作平声。虽然没有找到确切的仄声例子,但若认为应读仄声,需提供有力的证据,而不是仅凭个人偏好或权威人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