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是什么节 七月1日是什么节日子

2024-09-1701:06:50综合资讯0

七夕节,首先让人联想到的便是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但你是否知道,这一节日的起源远比牛郎织女的故事要古老得多?

【 七夕的起源 】

古代的七夕节,最早被称为乞巧节。这一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曾提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我们在古文献中看到的最早的乞巧记录。

“七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对自然的崇拜。

早在三四千年前,人们就已记载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相关内容。古人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于此,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总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斗七星最为明亮,可以帮助夜间导航。北斗七星的首星叫魁星,后来的科举制度中,状元被称作“大魁天下士”,这使得七夕节也被称为“魁星节”或“晒书节”,保留了最初源自星宿崇拜的印记。

“七夕”还源于对时间的崇拜。

在古代中国,数字“七”与“期”同音,月日皆以“七”标记,给人一种时间的感觉。古人将日、月与五大行星合称为“七曜”,在时间计算中,“七七”常作为一个重要的终点。

数字崇拜也是“七夕”起源的一部分。

在古代,正月初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以及预示双重吉庆的二月二和六月六被视为吉庆日。数字“七”在算盘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代表了浪漫与严谨,并带有神秘的美感。“七”与“吉”发音相近,“七七”寓意双重吉利,是一个充满好运的日子。

七月一日是什么节 七月1日是什么节日子

【 七夕的演变 】

最初的“七夕乞巧”始于汉代。随着时间推移,唐宋时期,乞巧活动变得更加流行。唐代诗人王建在诗中提到:“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太宗与妃子在七夕节夜晚举行宴会,宫女们纷纷参与乞巧。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牛郎织女传说的逐步完善,七夕节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节日。节日习俗变得丰富多彩,其中“乞巧”活动尤为普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登楼晒衣活动转变为登楼晒书。

隋唐时期,七夕节迎来了大发展,尽管习俗基本保持不变,但规模和盛况远超前朝。文学作品如《隋唐演义》中描绘了七夕期间的华丽景象,比如锦彩装饰的楼殿,嫔妃们穿针乞巧的盛况。

到了宋元之际,七夕乞巧变得更加隆重。京城设有专门出售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醉翁谈录》记载,七夕节期间,市场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甚至有人形容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显示出七夕节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七夕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明代时,女子们会在月下用碗水中放针,以观察水底的月影来占卜巧艺。清代则主要以祭祀牵牛织女星辰乞巧为主,家家户户陈列瓜果和焚香祈福。

至今,牛郎织女的传说依然在民间流传,七夕节继续作为充满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七夕的习俗 】

七夕节不仅仅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纪念日,还包含了丰富的传统习俗。

闽南地区:七娘妈

闽南地区称七夕节为“七娘妈”,也叫“七星娘娘”、“七仙姊”等。传说中的“七娘妈”源自牛郎织女的神话演变而来,实际上是七位神娘的合称。七月初七被视为“七娘妈”的生日,这一天不仅是纪念牛郎织女的节日,也用于纪念七仙女,甚至是为十六岁少年举行成年礼的时日。

《泉州府志》记载,泉州的七夕节有“乞巧”、“陈瓜果”、“小儿拜天孙”等习俗。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七夕节,家长会进行“新契”,即将孩子认作义母,并解去端午节时系于手腕上的“续命缕”。十六岁时的“七夕”则进行“洗契”,意为对孩子成长成人进行洗礼,以感谢“七娘妈”的保护。

江苏地区: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等地,七夕节期间,人们会搭建“香桥”,以祭祀双星并乞求福祉。焚化“香桥”象征着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的相会,这一习俗源自于鹊桥传说。

七月一日是什么节 七月1日是什么节日子

浙江地区:接露水

浙江部分地区流传着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用这些露水擦拭眼睛和手可以提升眼明手快的能力。

七月一日是什么节 七月1日是什么节日子

山东地区:吃巧巧饭

在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七夕节有吃“巧巧饭”的习俗。七个好友聚在一起包水饺,将一枚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吃饺子时,传说吃到钱的人将会有福,吃到针的人手巧,吃到枣的人则有好姻缘。

七月一日是什么节 七月1日是什么节日子

广东地区:迎仙

在广东广州,姑娘们在农历七月初六和初七穿上新衣,戴上新饰品,焚香点烛,跪拜星空,称为“迎仙”。她们会在三更至五更的时段连拜七次,手持彩线对着灯光穿过,若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便被称为巧手。

七月一日是什么节 七月1日是什么节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