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文解字》课程的继续中,我们将探讨“辵”部中的三个汉字:逯、迵、迭。其中,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字是“迭”,因此今天的重点将放在它上面。以下是对这三个汉字的详细讲解:
首先来看第一个汉字“逯”。它的读音有两种:
(一)lù。这个发音是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音版本的标注,其解释为:“逯,行谨逯逯也。从辵,录声。”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指的是步伐小心谨慎,也可以表示谨慎。《广韵·烛韵》中解释道:“逯,谨也。”在清代,吴恒伟在《知新报缘起》中提到:“守者逯焉、闵焉、相顾痑(tān,疲乏)痑,相望栠(rěn,软弱)栠,病莫能捄(jiù,同救)也。”这些用法都和本义相关,但现代使用较少。
(随意行走)
除了本义,“逯”还有其他用法,例如:(1)表示随意行走。《方言》卷十二中记载:“逯,行也。”《淮南子·精神》说:“浑然而往,逯然而来。”高诱注释称:“逯,谓无所为而忽然往来也。”此义表示自然随意的来去,比本义更常见。
(2)在古文中,“逯”也表示众。《玉篇·辵部》:“逯,众也。”南朝齐的王僧令在《皇太子释奠会》中写道:“沖(chōng,同冲)心幽被,奖逯无偏。”这首四言诗中“逯”意指众多。
(3)古代的秦邑名。《风俗通·姓氏》记载:“逯,秦邑也。”“逯”还是一个姓氏,《风俗通·姓氏》中提到汉代大司空逯并。
(二)dài。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与“逮”同音。《集韵·代韵》中解释:“逮,及也。古作逯。”
逯字的小篆写法如下:
(逯字的小篆写法)
接下来是第二个汉字“迵”,读音为dòng。《说文解字》对“迵”的解释是:“迵,迵迭也。从辵,同声。”这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洞彻、通达。王筠在《说文句读》中说:“迵达即是洞达。上文达或曰迭。是也。”《玉篇·辵部》记载:“迵,通达也。”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提到:“臣意诊其脉曰:‘迵风’。迵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裴骃在《史记集解》中解释:“迵,音洞。言洞徹入四支(肢)。”这一用法指的是中医中饮酒过多导致的一种风疾。
由于“迵”字不常用,了解其基本用法即可。
迵字的小篆写法如下:
(迵字的小篆写法)
我们讨论汉字“迭”。它有三种读音:
(一)dié。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音版中标注为:“迭,更迭也。从辵,失声。一曰达。”这是一个形声字,本义为交替、更迭。《广雅·释诂三》解释:“迭,代也。”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凡更代作必以其次……代谓之迭,犹次谓之秩也。”《易·说卦》也说:“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虞翻注称:“迭,递也。”例如《诗经·邶风·柏舟》中:“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太阳和月亮交替出现,但光芒却消失了。
(《柏舟》诗意)
另一个例子是《明史·戚继光传》:“寇入平原,利车战。在近边,利马战。在边外,利步战。三者迭用。乃可制胜。”这里“迭”表示根据不同地形交替使用战斗策略。
除了本义,“迭”还有其他常见用法:(1)表示屡次或连续出现。《吕氏春秋·知分》:“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高诱注释称:“居于晋,数闻三晋之事。”《水浒全传》第九十六回中提到:“两军迭声喝采。”
(2)表示“及”的意思。例如“忙不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例如鲁迅在《故事新编·奔月》中写道:“一口气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见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树林,马也喘气不迭,浑身流汗。”
(3)作为“道”的意思。《广韵·屑韵》记载:“迭,道也。”这一用法在古代典籍中并不多见。
(4)古代“五声”中的“徵”的别名。《尔雅·释乐》记载:“徵谓之迭。”
(五声)
(5)表示交互的意思。谢灵运在《石壁精舍湖中作》中写道:“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6)“迭”也可以与“叠”通用。例如,表示堆积、重迭。《重峦迭翠》在现代汉语中写作“重峦叠翠”。《阳关三叠》也是一个常见用法。
(重峦迭翠)
(7)作为助词,表示语气或结构关系,类似于“的”。例如元代关汉卿在《拜月亭》第三折中使用:“我又不风欠,不痴呆,要则甚迭。”
“迭”也可以作为姓氏出现。《万姓统谱》中有相关记载。
(二)yì。这个发音来自《集韵》,表示“过”的意思。《集韵·质韵》解释:“迭,过也。”张衡的《思玄赋》中写道:“烂漫丽靡,藐以迭逷。”李善注释称:“迭,过也。”
“迭”还通“轶”,意指侵犯、袭击。《字汇·辵部》中记载:“迭,与轶同。侵突也。”《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提到:“迭我殽地,奸绝我好。”阮元校勘记称:“迭者,轶之假借。凡浸突而过曰轶。”
(三)dá。这个发音与“达”同义。《说文解字》中提到的“一曰达。”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下脱‘字’字。一曰此达字之异体也。盖达迭二字,互相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