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堪是什么意思 情以何堪还是情何以堪是什么意思

2024-09-1802:31:30综合资讯0

一、立意的核心地位

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立意、情感与意境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尹俊指出,“情是诗的根基和支柱,没有情感,诗便如无魂之体;意则是诗的骨架,没有骨架则无从成形”。这其中的“诗”也涵盖了词。情感是诗歌的根本,缺乏情感则无法称之为诗。诗歌的创作不仅需要情感,更需充沛的激情与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写出触动心灵的佳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诗词的高境界在于其意境,精炼意境的功夫即是诗的关键。”换句话说,真正的词人必须精于意境,词句和形式则是次要的。如果没有深刻的意境,即便文字再美妙也无济于事。通过这些名家的论述,可以看出立意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诗词创作不仅需要情感,还需要热情和真实的情感,而真正的高手必然精于意境,词句和形式则在其次。没有优美的意境,即便文字再精致也难以成就佳作。

二、立意的探索与实践

诗论中关于立意的标准和要求众多,正如郑邦利所言:“诗词的三大支柱是情感、思想和意象。情感构成诗的灵魂,思想构成骨架,而意象则表现形式。”立意是创作的首要任务,炼诗必先炼意,修改诗作也必须从立意入手。立意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决定一首诗的成败与流传(此处的诗词同样适用)。杜牧在《答杜充书》中说:“文之主旨在意,气势为辅,辞采章句为卫。”意,即思想内容;气,即气势;兵卫,则为修辞文辞。文章的核心在于思想内容,气势作为辅助,修辞文辞则为配角。即使文辞再华美,若无明确的主旨,其他辅佐部分也无从发挥作用。

王夫之曾说:“诗歌和长篇文章都以意为主,‘意’如同主帅,无主帅的兵则是乌合之众。”这意味着,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其主旨(意)都应为首要,主旨缺失则一切皆无意义。张其俊在《诗词炼眼》的“炼意”中指出:“意境的高低决定了诗词的格调,意境深远则意义深远,意境优雅则情感韵味超凡。”清代叶娇然在《龙性堂诗话》中提到:“作诗的高手在于炼意,格调和词句在其次。诗词的评价可以归结为‘新、奇、高’,‘新、高、深’,‘高、深、雅’,等。”

“新”和“奇”是密不可分的,新即奇,奇必新;“高”和“深”则紧密相关,高包容深,深促成高。对立意的讨论可以归纳为“新奇”与“高深”。诗词立意需具备“新”和“奇”,否则难以吸引读者。平淡无奇的作品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更遑论其他。所谓“新”就是要有独特的立意,避免陈词滥调。袁枚曾言:“创新意,去除陈言是创作的首要。”李树喜指出:“新意是作品的亮点。”尹贤认为:“诗词创作需避开陈旧,追求新颖和真实,这是一切艺术的不断追求目标之一。”臧克家提到:“诗需思想新、情感新、语言新。”李元洛则认为:“佳篇精品必离不开‘新意境’、‘新想象’和‘新语言’。”陈中寅提倡“求异思维”、“反向思维”、“超前思维”等等。诗的立意应追求新颖独特。

对于“奇”的讨论,则涉及新奇、神奇、奇趣等。苏轼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奇趣即因奇而有趣,奇与趣相连,趣与味相关联。诗中一个奇字即可带出全新的境界。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和“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就是通过奇字提升了诗的神奇美。李白与李贺等诗人作品中,不乏神奇美的诗句。

至于立意的“高”和“深”,这两个方面互为依存,相辅相成。“高”主要指思想境界的高度,需具备爱国主义和高尚情操,关爱人民,体现博大襟怀。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示儿》中“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以及吉鸿昌的临刑诗句等,都是高度艺术境界的体现。

“深”则指诗词的含蓄与深邃,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性。下面举两个例子:

首先是含蓄的艺术。词的美在于含蓄,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为含蓄的高境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提到:“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这意指诗作应避免直白与浅薄。刘禹锡的《乌衣巷》中,通过燕子的变迁描写时代的变更,含蓄地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深沉的感慨,这种含蓄的表达使得作品具有深远的韵味。

其次是复合运笔的技巧。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以色彩比喻植物,形容动物的肥瘦来描绘植物,形成了独特的诗意。这样的表达不仅展现了事物的运动与变化,还蕴含了自然辩证法的光辉。这样的艺术修辞使得诗句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深度。

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多样且丰富,上述讨论的“新、奇、高、深”只是其中的部分要素。诗词创作应不断探索与实践,方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