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君是什么意思 长殢东君是什么意思

2024-09-2022:55:06综合资讯0

东君是什么意思 长殢东君是什么意思

早晨翻阅《晚唐小品文选》,读到陆龟蒙的《治家子言》,其中有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其中的“东作”被解释为“春耕生产”,让人不禁好奇,为何“东作”与“春耕”如此紧密相关?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联系呢?

实际上,古代中国诗词中常将“东风”与“春风”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春季的关联极为密切。在许多唐诗宋词中,“东风”总是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比如李商隐在《无题》中提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而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则写道“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这里的“东风”毫无疑问指的就是春风,这种将“春风”称作“东风”的用法在古诗中屡见不鲜。

李白的《落日忆山中》里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这句诗,再次证明了“东风”即“春风”的说法。丘为的“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不仅如此,宋代周邦彦在《蝶恋花》中写到:“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这里的“东君”即春神,进一步拓展了“东”与“春”的联系。

东君是什么意思 长殢东君是什么意思

由此,自然会想到西风。既然中国人习惯将“春风”称作“东风”,那是否也会把“秋风”称作“西风”呢?通过搜索引擎查询“西风”,可以找到大量相关的诗句,确实,中国文学中常把“秋风”称为“西风”。

李白在《长干行》中写道:“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杜牧在《秋夕》中则有“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刘禹锡在《浪淘沙》中感叹:“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还有贾岛在《秋夕》中提到:“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些诗句无疑表明“秋风”与“西风”是互相联系的。

有趣的是,在《全唐诗》卷900中,吕岩的一首诗也写到:“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只不过把“秋风”换成了“西风”,意境几乎没有变化。这也反映了“秋风”与“西风”在诗词中的可互换性。

东风与春风、西风与秋风之间并非绝对的联系。在其他国家,可能并不存在这种固定的关联,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化中尤为独特。

东君是什么意思 长殢东君是什么意思

中国之所以将“东”与“春”以及“西”与“秋”相联系,主要与中国的季风气候密切相关。季风是由海洋和陆地气压差异造成的。春夏之际,太阳迅速加热大陆,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气压下降,而海洋由于升温较慢,气压较高,海洋的空气因此向大陆流动。到了秋冬,这一过程正好反转。春天的季风来自东面或东南面,而秋天的季风则来自西面或西南面。

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接内陆,春季季风从东面或东南面吹来,而秋季季风则从西面或西南面吹来。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秋风为“西风”。

东君是什么意思 长殢东君是什么意思

这种表述并未完全揭示其中的复杂性。事实上,方位词的使用还涉及话语权的问题。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方向的认知可能截然不同。比如,对中原地区而言,春风来自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但对西南地区的人来说,季风来自西南的印度洋;而在新疆及东北等地,春风则可能来自北方或西北方。中原地区的视角主导了对春风的认知。

在中国文化中,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占据主流,因此它的视角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文化认知。这种话语权的形成,使得“春风”被称为“东风”,“秋风”被称为“西风”成为了普遍接受的观念。

类似地,地理方位的称谓也反映了观察者的位置。例如南山和北山的称谓,不同地区的人根据自己的位置对山的称谓有所不同。秦岭对于西安人来说是南山,但对于秦岭以南的汉中盆地的人而言,则是北山。这些地理方位的叫法体现了各自的视角和话语权。

东君是什么意思 长殢东君是什么意思

河流的流向同样揭示了地理意识和话语权的问题。中国的主要河流,如黄河、长江等,都是向东流的;而一些西北地区的河流,如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向西流,甚至一些西南地区的河流向南流。这些不同的流向在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中国人对于“河流向东流”的认知根深蒂固,甚至在民歌中也反映了这一点。例如,一首民歌中提到“秤砣浮起水向西”,只有水向西流,情感的断裂才被原谅。这说明了中国人对“水向东流”的强烈认同。

不仅普通百姓如此,就连知识分子也如此。例如,柳宗元在《袁家渴记》中提到“水之反流者为渴”,意思是水自东向西流,这与一般流向相反,反映了传统认知中的“东流”观念。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气候,但在珠江流域、两广、闽浙以及新疆、西藏等地,节气的应用并不完全适用。这也反映了黄河流域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选自《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