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有什么好玩的 崇武必去的5个景点

2024-09-1902:59:20综合资讯0

崇武古城,坐落于海滨小镇惠安县崇武镇,是一座宏伟壮丽的石砌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这一古城是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御倭寇侵扰而修建的海防要塞。

崇武古城有什么好玩的 崇武必去的5个景点

崇武古城,名字寓意“崇尚武备”,所在的崇武半岛突入台湾海峡,与北面的莆田南日、湄洲和南面的石狮永宁、祥芝形成了一道重要的战略屏障。地理位置使其在南北航道的要冲地带上扼守兴泉两州,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明初,东南沿海频遭倭寇侵扰。为安民定邦,明朝政府在南至广东崖海,北至山东蓬莱之间,修建了60多座卫城,崇武古城便是其中的一座千户所。这些防线如同北疆长城的东南延伸,为抗击倭寇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洗礼,崇武古城凭借其保存完好的城墙和山海防御体系,成为中国海防历史上的重要遗址。近年来,惠安县启动了崇武古城的保护活化利用工程,深入挖掘当地具有闽南特色的海丝文化、海防文化以及海洋文化,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军事重镇 控扼海道

崇武古城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览。游览崇武古城的游客常常选择从“水关门”进入古城。

水关门位于古城西门和南门之间,是崇武古城的第五城门,现存的七座古城中最小的一个城门——高仅2.1米,宽1.3米,两人交错而过时需要小心翼翼。

穿过这个狭小的门洞,映入眼帘的是城墙上宽敞的走马道,供士兵在城墙上快速移动。站在城墙上,远望海天一色,景色壮丽;俯瞰城内,古老的红砖建筑和历史悠久的古宅映入眼帘。

崇武古城保持着明代以来的“一城三山半面海,五门四街十八巷”的自然风貌和街道格局。古城的布局依然体现了军事防御城市的特点,原有的兵营建筑风貌依稀可见。如今,城内的莲西村、潮乐村、靖江村和海门村常住人口超过3500人,古城内保存了78座古宅和近30座寺庙宫观庵堂,其中有7处是县级文保单位。

崇武半岛北接湄洲湾,南临泉州湾,地形如龙爪般直探大海,掌控着兴泉咽喉。《泉州府志》记载:“泉郡滨海绵亘三百里,其最险要宜防之地有三,一曰崇武,在惠安之东北,海寇入犯,首当其冲。”

早在五代时期,闽将张悃就曾在这里扎营防御海寇。宋代小兜巡检寨的设立,是当时福建沿海设置的五个巡检寨之一,用于保护古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元代则改设为巡检司。至明洪武二十年,因倭寇猖獗,江夏侯周德兴受命于此,崇武古城随之动工。

崇武古城独特之处在于其建筑材料和结构,与西安、平遥等其他保存完好的古城不同。古城采用当地花岗岩,砌成丁字形石城,成为现存最完整的明代丁字形石砌古城。古城依山而建,具备攻守兼备的特点,古城墙、窝铺、月城、城门楼、烟墩、中军台、演武场及独特的道路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沿海军事防御体系。

崇武城墙全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城墙上设有1304个城垛,每个城垛由一名士兵守卫。第一批守城的士兵为1304名,他们带着家眷聚居于此,并世代承袭兵役,形成了“千户所”的军事组织。

古城的军民在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明中叶后,崇武经济逐渐繁荣,古城从军事重镇转型为兼具商业性质的聚落。居民们大多从事商业活动,与其他沿海乡村的渔耕生活有所不同。

御寇安民 英雄史诗

在崇武古城北门外的靖江村,有一根高约4米的石柱,上面雕刻着一只狮子。这是“靖江侯牌坊”的唯一遗存,足以见证当年牌坊的辉煌。

靖江侯钱储,明嘉靖年间的崇武所千户,以自己的俸禄资助军民,带领他们抵抗倭寇的围攻,最后成功击退敌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钱储在倭寇侵袭下守城十余天,最终保护了崇武城。两年后,倭寇再次侵袭,钱储再度挺身而出,带领家人抵抗敌人,不幸壮烈牺牲。后人追认他为靖江侯,并为他建造了崇报祠和无祀宫。

如今,无祀宫外香火不断,碑刻《崇疆厉坛序》详细记录了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那场战争的经过。碑文中描述了崇武城的恢复以及倭寇撤退后的局势稳定。

从无祀宫步行至北门,抬头可以看到一块横眉石刻,上书“锁镇海邦”。这四字据传出自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手。明嘉靖和隆庆年间,戚继光在崇武增设防务,建立了海防和陆地的防卫体系,提升了古城的防御能力。

戚继光在崇武期间,不断扩展防卫范围,建立了23座墩台,并设置了烟墩和哨所,以提高防御效率。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防御信息不通和警报系统不灵的问题。

崇武古城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日本侵略军试图从崇武海岸登陆,然而由于古城的坚固防御,炮击并未摧毁城墙,却在城墙上留下了弹坑。1940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了“崇武惨案”,古城内的张炳煌故居至今保留着弹痕和枪眼。张家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修缮故居并立碑铭记。

崇武古城代代军民传承忠勇报国的精神,守卫边疆,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传奇。现在,崇武古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和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活化利用 重绽芳华

岁月流转,如今的崇武古城墙上已不再是战火纷飞的景象,而是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崇武古城被誉为“活态古城”,保存完好,文化遗产保护得当。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对崇武古城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水关门口,年逾八旬的志愿者邓涛涛热情地为游客讲述古城的历史。他是明代崇武

崇武古城 (资料图片)

在海滨小镇惠安县的崇武镇,坐落着一座雄伟的石砌古城——崇武古城。这座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江夏侯周德兴为了防御倭寇而建立的。

崇武,这一名称寓意着对军事的重视。崇武古城所在的崇武半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突兀于台湾海峡的上方,北接莆田南日和湄洲,南连石狮的永宁和祥芝,战略位置尤为关键。作为南北航道的咽喉要地,崇武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明朝初年,我国东南沿海频繁遭受倭寇侵扰。为了维护沿海安全、稳定民心,明朝政府在沿海各地修建了60多座卫城和所城,构成了一道东南沿海防线,与北方的长城相呼应。崇武古城作为其中一座重要的千户所,其作用不可小觑。

经过600多年的风雨洗礼,崇武古城经历了多次修缮,至今仍保留着保存完好的城墙和独特的山海防御体系。它成为了中国海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惠安县启动了崇武古城保护活化利用工程,深入挖掘具有闽南特色的海丝、海防和海洋文化,为古城的保护与活化开辟了新路径,使这座古城重焕生机。

军事重镇 战略要地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古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们常常选择从古城西门和南门之间的小“水关门”进入古城。

水关门,作为崇武古城的“第五城门”,是我国现存古城中最小的一扇城门。门高仅2.1米、宽1.3米,两人交错而过时需要格外小心。

穿过水关门,便可以看到城墙上的宽阔走马道。这条走马道足以容纳数人并肩走行,方便士兵在城墙上移动。站在城墙上远眺,海天一色,景色壮丽;俯瞰古城内部,红砖古宅林立,别具一格。

崇武古城历经6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明代以来的“一城三山半面海,五门四街十八巷”的自然风貌和街道格局。

古城的四街十八巷构成了它的骨架,仍然秉承着军事防御的布局准则。古城内现有莲西村、潮乐村、靖江村、海门村四个村庄,常住居民约3500人。古城内有古大厝78座,寺庙宫观庵堂近30座,其中7处为县级文保单位。崇武民俗研究爱好者陈建民介绍,崇武古城聚集了当年抗倭军队的后裔,几千人口中有98个姓氏,俗称“崇武百家姓”。

崇武半岛北临湄洲湾、南接泉州湾,如龙爪般突入大海,控制着兴泉咽喉。《泉州府志》记载:“泉郡滨海绵亘三百里,其最险要宜防之地有三,一曰崇武,在惠安之东北,海寇入犯,首当其冲。”

五代时期,闽将张悃在这里的青山扎寨,抵御倭寇侵扰。明代崇武诗人黄吾野曾写道:“代有倭氛侵寇是,小兜名乡宋元时。”崇武又称“小兜”。宋初,小兜设立巡检寨,作为福建沿海五个巡检寨之一,负责保卫古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元朝时,巡检寨改为巡检司。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倭寇对沿海地区的侵扰愈加猖狂,江夏侯周德兴受命入闽“经略海碁,置卫所以备防御”。这一年,崇武千户所设立,崇武所城开始动工。

崇武古城不同于其他保存完整的古城,如西安、平遥、江陵和兴城等。它不采用砖砌城墙,而是就地取材,将惠安特产的花岗岩切割成条石,以丁字形石砌而成。通体用白色花岗岩筑就,是迄今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丁字形石砌古城。

古城依山势和海势而建,攻守兼备,古城墙、窝铺、月城、城门楼、烟墩、中军台、演武场以及独特的道路系统,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沿海军事战略防御体系,集防御、居住、军事功能于一体。

崇武城墙全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城墙上设有1304个城垛,每个城垛由一名士兵守卫。陈建民介绍,第一批守城的士兵也是1304名,通过“三丁抽一”的征兵方式,从漳州征调至此。他们各自带着家眷在崇武聚居,世代承袭兵役,形成了“千户所”的模式,拥有“百家姓,万人丁”的称谓。

在明中叶后,崇武的经济逐渐繁荣,逐渐从一个军事重镇转型为兼具商业性质的聚落。与其他沿海乡村以渔耕谋生的情形大相径庭,当地民众大多从事商业活动。

御寇英勇 史诗传奇

崇武古城北门外的靖江村钱侯巷口,矗立着一根高约4米的石柱,顶端雕刻着一尊狮子。这根柱子是“靖江侯牌坊”遗存下来的唯一构件,足以显示当年牌坊的宏伟。

靖江侯是谁?“靖江侯,是明嘉靖年间担任崇武所千户的钱储,他因为在倭寇围攻下表现出的英勇而被追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面对倭寇的围攻,钱储用自己的俸禄援助军民,并带领他们坚守十余天,最终击退敌人。”陈建民解释道。

两年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乘大雾再度袭击崇武,占领城池40余天,劫掠得惨。时任城守的钱储在离任后再度奋起,带领全家男丁与倭寇拼搏,最终保护了民众撤离崇武。钱储及其家族壮烈牺牲,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英勇,追封他为靖江侯,并在崇武建了崇报祠和无祀宫。

现在,无祀宫仍然香火不断。无祀宫前有一块清代碑刻,碑文由山东衮州府参将林瑞所写,记载了当年悲壮的战斗和钱储的英雄事迹。

“崇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英雄传。”崇武所城建成后,军民凭借自然屏障和坚固的石城,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用生命捍卫海疆。

在崇武古城的中亭观音寺墙中,嵌有一块明代古碑《兵宪万育吾公克复崇武城记》。碑文记载了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战争的后续。崇武城被占后,世人皆惊。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武古城的遗址与周围的社区逐渐融为一体,但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依然在今天的惠安人民中传承。尽管城墙风化,古老的石砌结构依然坚固,展示了过去军事防御的雄伟。进入21世纪,崇武古城的文化与历史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保护与文化传承

为了保护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近年来,惠安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崇武古城进行系统的修缮和整治。地方政府实施了古城墙加固、清理和修复工程,确保古城墙及其相关遗迹不再受到风雨的侵蚀。古城内的建筑风貌和文化遗存得到了妥善的保管和维护。

崇武古城的文化传承也得到了重视。当地社区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展示等,吸引游客和研究者参观。在这些活动中,崇武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是以抗倭英雄钱储为主线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当地重要的历史教育内容,激发了民众的历史自豪感。

古城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涉及到建筑结构的维护,还包括了对地方传统工艺和手工艺的保护。例如,古城周边的传统手工艺如石雕、木雕等都得到了保存和推广,这些工艺品也常常成为游客的珍贵纪念品。

旅游与经济发展

崇武古城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古城不仅仅是历史爱好者的去处,也吸引了大量普通游客前来游览。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通过开发古城旅游资源,不仅提升了古城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古城内的旅游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为了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古城内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提供详细的历史介绍和导览服务。古城周边也开发了一些特色商铺和餐饮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闽南美食,购买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

古城内的文化节庆活动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例如,崇武古城每年会举行的传统节日庆典和民俗表演,展示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崇武古城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历史见证,不仅展示了明代海防工程的伟大成就,也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通过现代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这座古城不仅得以保存,还继续发挥着它在地方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历史爱好者、文化研究者和普通游客,崇武古城都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丰富历史文化的宝贵平台。无论是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还是在古老的城墙上俯瞰海天一色,崇武古城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

崇武古城,是历史的守望者,也是现代文明的桥梁。它用自身的存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历史的研究,还是文化的传承,崇武古城都将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