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

2024-09-2102:34:35综合资讯0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

以色列知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著作《今日简史》中指出:

在一个信息泛滥却多半无用的时代,清晰的见解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要如何保持清晰的见解呢?首要条件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英文中,“批判性思维”被称为“Critical Thinking”,但在中国,这个词常被误解为无理的批判。许多人习惯性地把批判性思维与政治运动中的大规模批判混淆起来,从小我们也被教导要尊重老师,避免过多质疑。这种误读使得我们对“批判”这一概念的理解变得片面。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更应被视作一种反思和自省,就像苏格拉底曾说的:

一个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既然提到苏格拉底,不妨用他来举个例子。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录了他们的对话,其中有一篇《游叙弗伦篇》。故事讲述了游叙弗伦的父亲在家中抓到一名小偷,并将其绑起扔进河里,打算去城里找祭司裁决。没料到小偷在河中淹死了,游叙弗伦便控告父亲对神不敬。他认为在神的裁决前,不应该做出任何惩罚。苏格拉底对此提出疑问:你父亲所不敬的到底是哪个神呢?游叙弗伦回答,天神宙斯的父亲克洛诺斯曾是宇宙的创造者,但被宙斯推翻了。苏格拉底进一步追问,如果你对宙斯敬仰,那么对克洛诺斯的尊敬就变得不重要,而对克洛诺斯的尊敬则可能会引发宙斯的诅咒。最终,苏格拉底揭示了对神的真正敬仰并非仅仅是外在的仪式行为,而是内心的真实崇敬。游叙弗伦在不断追问下陷入了困境,最终选择了撤诉。这个故事显示了苏格拉底的批判性思维并不在于对游叙弗伦的行为做出直接评价,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促使游叙弗伦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

如果苏格拉底的例子显得遥远,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最近发生的两起“滴滴顺风车”恶性案件。这两起案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应,许多人认为网约车的安全性令人堪忧,甚至主张将其全面停用,恢复传统出租车的主导地位。尽管公众的愤怒可以理解,但这种情绪化的建议是否合理?网约车真的比出租车更危险吗?

在此背景下,最高法院于9月20日公布了相关数据,比较了2017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理的网约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的犯罪案件。结果显示,网约车司机的犯罪案件不到20起,而出租车司机的犯罪案件却高达170多起。这是否意味着网约车更安全呢?若考虑到行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实际情况是:每万人中,网约车司机的犯罪率为0.048%,而出租车司机的犯罪率为0.627%。这意味着出租车司机的犯罪率是网约车司机的13倍!若按此逻辑,是否应该优先停用出租车?这种基于情绪的判断往往会走向误区。

理性地评估一个事物的对错与利弊,首先需要设定合理的约束条件。例如,不能因为网约车发生问题就完全否定其存在的价值,而应探索其他改进方式,如加强监管、提升市场竞争等。

批判性思维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提出质疑,并基于证据形成独立见解。

以阅读为例,中小学教育中的阅读本应是思考的过程,但传统应试教育多注重答案的统一,忽视了独立思考的培养。如果掌握了“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减少单纯的阅读量,注重提高阅读的质量,更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意义。

批判性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面的内容,更能提高其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13年,大学教授纳赛尔对50名高中生进行了实验,发现接受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学生在理解测试中表现明显优于未接受训练的学生。他的研究表明:

批判性阅读使学生不仅了解文章的表面内容,更提升了他们对内容的深入理解。

在如今多媒体信息泛滥的时代,掌握“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至关重要。这不仅帮助学生筛选信息、识别偏见,还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形成全面的观点。

许多人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成长,成为“模仿性人才”,记忆力强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创造性人才需要大脑活跃、主动性强,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

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探究,真正做到从书本中汲取深刻的智慧。

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开始引入批判性思维,但许多教师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有些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逻辑课程,或将课堂变成辩论赛,结果反而失去了批判性思维的真正价值。

索尔斯伯里大学提出了一套“批判性阅读”策略,认为批判性阅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全文后要提出问题,思考并反映个人观点,分析各方意见。然后,对文章进行简要总结和客观评估,最后将文章论点与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没有问题的知识是不完整的,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应鼓励不断质疑和探索,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