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关是什么意思 怎样知道自己被取关了

2024-09-2102:39:10综合资讯0

在微信的社交世界里,朋友圈和私聊无疑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私聊不仅涵盖了语音、图文和视频,还能紧密联系到朋友们的生活点滴。而朋友圈则让我们实时了解好友的动态,同时“看一看”功能弥补了朋友圈和私聊之外的社交需求,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体验。

取关是什么意思 怎样知道自己被取关了

早晨8点30分,你在晨光的照射下,缓缓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你立即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第一时间查看朋友圈,看看昨晚发的聚餐自拍是否获得了众多点赞。果然,点赞量没有让你失望。可有时,看到那寥寥几次点赞,会让人对发朋友圈的热情骤减……

(微信就如同一个神秘的酒桶,一夜之间发酵,产生的点赞气泡在清晨飘浮在你脑海中,影响着你上班前的心情。)

忽略点赞的事情,你快速切换到订阅号,发现那该死的红点让人难以抗拒。哦,这些公众号作者真是太厉害了,更新如此频繁(尽管你知道他们早已设置好了后台发送时间),今天又有什么新闻呢?像往常一样,你刷过热点,找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当然不会错过你每天必读的公众号,文章依旧精彩,读完后觉得自己又涨了见识,决定点个“在看”,这优质文章怎能只留给自己呢~

以上描述了一个有志青年的早晨,如同我们已经离不开微信来与朋友、同事及家人交流一样,朋友圈和公众号也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对于那些不习惯迁移到其他信息平台的人来说,订阅号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信息碎片化输入渠道。订阅号不仅可以主动订阅,而非被动推荐,用户已经在认知层面筛选了一部分信息(通俗来说,就是你关注的内容一定是你感兴趣的)。一旦订阅,除非有特殊原因,用户通常不会轻易取关。订阅号形式多样,包括图文、视频、音频等,丰富的信息展现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用户的浏览疲劳,并且图文内容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从时长的角度来看,为何订阅号的图文信息普遍较短呢?我个人的猜测主要有两点:

订阅号属于微信的一个子集,位于信息页的首页位置,用户在阅读时容易受到信息打断,因此短小的图文更适合这样的环境。

当前的文字信息摄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沉浸式长时间阅读的读书软件和阅读APP,另一种则是短图文咨询为主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碎片化阅读。

最近在浏览公众号时,我注意到右下角的“在看”按钮,原本的“点赞”已经悄然改为“在看”。微信的改版总是无声无息,却又极其顺滑。很多用户对于这样的改动其实并不敏感。

取关是什么意思 怎样知道自己被取关了

早在2018年初,微信的7.0版本就引入了“看一看”功能,将公众号文章的“点赞”改为“好看”,同时将“看一看”分为“好看”和“精选”两个栏目。“好看”栏目展示的是微信好友标记为“好看”的文章。

在此,我们需要分析一下点赞的作用。

(1)公众号生态中的内容监督机制

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最初被称为“官号平台”或“媒体平台”,旨在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形成独特的生态循环。公众号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去中心化的理念,让每一个小品牌、小个体都有发声的机会。

在公众号初期,需要大量的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才能形成健康的生态。点赞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用户对内容的评价权利,点赞的数量给内容生产者提供了直观的数据反馈。在那个草莽横行的年代,点赞既是权利的行使也是小心翼翼的欢呼。

取关是什么意思 怎样知道自己被取关了

但到了2015年后,随着红利期的到来,大量优秀的大V已经头部化,中长尾的创作者则越来越难以获得曝光。点赞也逐渐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趋势,成为了公众号刷业绩和KPI的指标之一。点赞数量不能再成为衡量文章优劣的标准,也不应成为内容创作者索取的货币。

无论如何,时代变迁使得2020年的公众号似乎已经趋于饱和,而用户的点赞行为已经变得非常平常。点赞的动机不再单纯是为了鼓励一篇文章,更多的是习惯性的操作、对编辑辛勤工作的认同等因素。虽然点赞的价值没有完全消失,但在公众号文章的闭环中,其价值被进一步缩小。

(2)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前期阶段点赞作为对内容质量的监督机制,规则的变化使得作者们受到平台的支持和观众的反馈。点赞功能保留下来是无害的,用户习惯已经形成,那么为何要改动呢?如果公众号底部没有点赞按钮,页面会是什么样的呢?

可能如下:

左下角显示浏览量

底部:写留言

取关是什么意思 怎样知道自己被取关了

浏览量是文章的数据衡量体系,与观众关系不大。观众看到文章后,不会有互动动机。下面的“写留言”按钮允许用户发表评论,但相比于留言,点赞的操作成本和心理负担较小,也许从后台的数据对比可以分析文章的受欢迎程度。浏览量肯定大于点赞量,点赞是文章和用户之间的一种互动纽带。

谈及从“点赞”到“好看”,在2018年底,“点赞”改为“好看”,后又升级为“在看”,公众号的阅读量数据出现了下滑。

取关是什么意思 怎样知道自己被取关了

“好看”相比于“点赞”多了一层社交推荐属性,用户如果愿意暴露自己的阅读状态,可以点击“好看”,将文章分享至“看一看”。初期公众号阅读量的下降,可能是因为用户对这种突然的变化感到不适应。点赞的位置变成了需要思考的“好看”,而阅读文章具有一定的隐私性,点击“好看”意味着隐私的暴露。这种转变增加了用户的点击成本。

再想一下“好看”一词,它表示“我认为这篇文章不错”,实际上与点赞的意义相近,只是“好看”是否愿意分享给好友,则是另一回事。

在社交属性的机制下,“好看”成为推荐器:我认为这篇文章好,推荐给你们。

而“好看”后来变为“在看”,可能是因为数据下滑和用户反馈,微信团队考虑到“好看”过于明显的推荐属性,导致用户在“看一看”形成二次转发,显得过于功利。“在看”作为一种中性状态,意味着“我在阅读这篇文章”,而不必推荐给其他人,这样用户的心理负担减轻了。

微信在每一个词汇和名称上的用心都非常细致深刻,既考虑到平台的机制作用,也巧妙捕捉用户心理。众所周知的“扫一扫”、“搜一搜”名称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出最顺口、最易记的名称。

以下以截图形式展示“在看”到“看一看”的路径。

取关是什么意思 怎样知道自己被取关了

点击“在看”时,底部会出现提示“已同步带看一看”。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告知用户点击“在看”的功能和规则,避免冒犯不了解的用户;

方便进入“写下你的想法”页面,以及后续进入“看一看”栏目。

点击并输入留言后的文章,以信息流形式呈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