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法12个

2024-09-2201:56:41综合资讯0

自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迅猛,使得千里之外的交流变得无比便捷。如今,我们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即时沟通,不再受限于空间的束缚。

信息时代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得远距离沟通变得轻而易举。传统的写信方式逐渐被淘汰,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让邮寄变得更加简单。

现今的物流系统极为高效,我们只需携带身份证、填写地址,便可顺利寄送快递。而在古代,远在千里之外的通信则面临诸多挑战。

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和交通便利的古代,古人如何给远方的人传递信件呢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法12个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已建立了各自的通讯网络,但当时并没有统一的称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消了“遽”、“驲”等称谓,统称为“邮”。

古代中国的邮递系统大多服务于政府部门,唐朝时,朝廷通过驿站定期向各地官员传达中央指令。

换句话说,普通百姓要将信件寄送到远方并不容易。

通常情况下,百姓会找人代为送信。在古代,出远门的人往往是商人或考生,百姓常通过送钱送礼的方式请他们带信。这种方式成本高且不可靠。例如,东晋时期的殷洪乔在外出时,就把数百封信扔进了江中,称:“

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我殷洪乔不能做送信的邮差

。”

这一事件成就了成语“误付洪乔”,用以形容信件丢失或未能收到。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法12个

古代托人送信时,必须特别注意对方的诚信,否则可能遇到像殷洪乔这样的“失信者”。商人因为重视信誉,往往会尽力确保信件的送达,且由于商人经常往返于两地,通信相对便利。

对于没有纸笔的家庭,古人还可以通过口头传递信息。唐代诗人岑参在遇到旧友时,因无纸笔而只能托故人口头带话,这种情况在当时也算是可靠。

大户人家则更具备条件,他们可以找管家或仆人代为送信。

与民间的托人送信相比,官方的通讯系统更为完善。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法12个

即使在和平时期,确保信件准确送达也是极其珍贵的事情。在动荡的时期,家书的价值更是无比珍贵。

驿站

古装剧中常见的“六百里”、“八百里”加急传递其实来源于古代的驿站系统。这些“加急快递”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动用,尽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汉武帝急于品尝荔枝时,这种方式甚至会导致送信者疲惫不堪,《后汉书》记载称:“

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民生之患。

所谓“六百里加急”并非指距离,而是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传递,信使需要更换马匹而不换人。

“八百里加急”通常用于重大军事情报的传递。例如,同治皇帝时期,为阻止慈禧行动,动用了“八百里加急”的圣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加急服务主要用于官方,民间无法使用。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法12个

烽火狼烟

古时,当边境出现敌情时,烽火台的将士通过燃烧可燃物发出烟雾传递信息,这就是“烽火”制度。中原对边境民族的传说大多与狼有关,因此“烽烟”也被称作“狼烟”。西周时期,周幽王通过“烽火戏诸侯”来戏弄诸侯,成为历史上的一则笑话。

烽火制度的管理非常严格,烽火台上需有人值守,并且在恶劣天气下,也有专人负责传递消息。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法12个

飞鸽传书

在古装剧中,“飞鸽传书”是一种常见的场景:

主角将信件绑在鸽子脚上,然后放飞,鸽子能准确送到收件人手中

虽然信鸽有送信的能力,但实际操作并没有那么简单。信鸽只能单向传递消息,因为它们只能归巢,而不能将回信带回。实际上,信鸽“飞鸽传书”只能是单程的方式,并且信鸽非常昂贵,不适合普通百姓。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法12个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张九龄年轻时利用信鸽传递书信的情况:“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

古代统治者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以提高效率。

陆游在蜀地任职时给家书的回信等了整整一年,描述了古代通信的艰难。

虽然这种延迟也因距离而异,但古代,几个月等到一封信是常见的现象。对百姓而言,信件能到达就是幸运了。遇到殷洪乔这样的送信人,才真是倒霉。

对于官方文件和军事情报,时效性要求极高,古代法律对此有严格规定,出现失误者会受到严惩。

《唐律疏议职制律》规定,若官吏延误诏令,延误一日会被杖责,十日者会被徒刑。

古代对官方文书的保密性要求也极高,如果沿途驿站人员私拆文书,轻者杖刑,重者死刑。

古人为了确保信息的及时、安全送达,常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而言,那些寄来的家书,承载着浓厚的思念,珍贵如“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