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点什么意思啊 生活可圈可点是什么意思

2024-09-2202:16:58综合资讯0

可圈可点什么意思啊 生活可圈可点是什么意思

佗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下辖的一个古老镇区,历史悠久,建城时间甚至早于广州,起源于秦朝,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佗城保留了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坑子里、牛背岭遗址;秦代的古城遗址、越王井、赵佗故居、马前岗;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期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这其中,古代的科举考棚是广东省唯一保留下来的考棚,连广州也没有。

可圈可点什么意思啊 生活可圈可点是什么意思

考棚,也被称为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一般设在重要州府。龙川佗城的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佗城镇西门,采用二进院落的四合院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约6000平方米。

可圈可点什么意思啊 生活可圈可点是什么意思

科举制度的引入改变了之前的用人制度,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垄断,令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实现自我价值。隋文帝开皇三年正月曾下诏举“贤良”,同时要求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等标准进行考选。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规定文武官员在职者可以依据“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种标准进行科举。

可圈可点什么意思啊 生活可圈可点是什么意思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每年定期举行,而制科则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常设的科目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较高,但后来渐废,因此明经、进士两科成为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较难,后者较易)。

可圈可点什么意思啊 生活可圈可点是什么意思

龙川考棚中记录了这些考试的细节,还有类似上图的实景模拟,考生在一个封闭的小格子内吃住,考试期间不得离开座位。

可圈可点什么意思啊 生活可圈可点是什么意思

在漫长的科举岁月中,中国的文人只有通过这条独木桥才能步入官场。“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终身”,这条考途让无数读书人拼尽全力。作弊在当时是常见的现象,主要的作弊手段有三种:请人代考、夹带经文、贿赂考官等。一经查实,后果非常严重,历代对作弊者的惩处都非常严厉,清代尤为严格。

对作弊者的惩处方法包括:

第一,枷号。凡在考场上进行冒籍、顶替、夹带、抄袭、传递等行为的考生,立即由监考官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

第二,斥革。生员(即秀才)是通过童子试考取的功名,一旦违反考场纪律,生员称号即被革除。

第三,刑责。对于舞弊情节严重的考生,常常动用刑罚。冒名顶替、重金雇请、舞弊情节恶劣者,通常会被发配充军。乾隆五十七年,对3名雇请童生及其他涉案者,先行枷号三个月,然后“发烟瘴之地面充军”,并在脸上刺上“烟瘴改发”字样。这种惩罚相当严厉,几乎与重犯无异。

除了文科考试,古代还设有武举考试,内容包括骑射、举石锁比拼力量、剑法、枪法、摔跤等。龙川考棚的介绍中提到,武举的开创是武则天所为,之前科举考试仅限于文科。

科举制自隋代实施至明清,长达一千三百多年。明朝时,科举考试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包括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世界各界名人对科举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选人用人的方式被认为极具公正性和开创性。

例如八股文、诗词歌赋、策问、经义等科目,都在当时的科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龙川考棚中的考卷上常可见到文字边缘的小圈点,这就是成语“可圈可点”的由来。古人用圈点标记文章中的精彩之处,表示这些部分值得称赞。

清代应试者的考卷常常写得工整如印刷体,边上密布小圈,这些细致的圈点展示了考生对科考的认真与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