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什么

2024-09-2301:16:58综合资讯0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十九)萧衍(下)

陈庆之在尔朱荣百万大军的攻势下不得不割袍弃须,化妆成和尚才得以逃回南朝时,萧衍的状况却显得格外淡定。他似乎并未对此感到特别的关切,甚至在得知消息后也未显现出太大的兴趣,因为此时他的心思正专注于与陈庆之的合作。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什么

在洛阳重归南朝后三个月,萧衍来到了京城的同泰寺,隆重召开了一场无遮大会。大会上,萧衍脱去了皇袍,换上了僧侣的袈裟,与僧侣们一起讲经说法,并亲自上台发表重要指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十天的无遮大会落幕后,群臣却惊讶地发现皇帝竟然失踪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什么

事实上,皇帝并非遭遇了暗杀或突发的健康问题,而是主动留在了同泰寺。无奈的臣下们只得自掏腰包,筹集了整整一亿钱,希望从佛祖手中将皇帝赎回。和尚们看到这笔巨款,乐得答应了大臣们的请求。

佛祖的同意并未能促使萧衍归宫。大臣们一同上山恳求,萧衍却表现得颇为傲娇,三次拒绝后才“勉为其难”地同意跟随回宫。这一幕仿佛是受气的媳妇回娘家,情节可见一斑。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什么

媳妇回娘家时,婆家通常会给予一些补偿,萧衍也不例外。他在同泰寺待了四次,每次都让大臣们花钱赎回,总计花费了四亿钱,才将这位“受气媳妇”哄回来。

那么,萧衍为何一再舍身佛寺,并让大臣们重金赎回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什么

常见的解释是萧衍深信佛教。确实,萧衍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汉传佛教中制定了不少戒律,如严格的素食规定。为了精神信仰做出奉献,的确不无道理。

萧衍并非愚昧无知,尤其在南北朝动荡的时代中,他作为一位推翻旧王朝、统治南朝近半个世纪的帝王,不可能只是一脑袋浆糊。

这位精明的皇帝不会真的只顾佛教而放弃天下。他虽表现出一心向佛的样子,但实际上并未将皇位传给太子(还活活折磨死了一位)。如果他真心断绝尘缘,把皇位交出,也许他会更清闲地当和尚。

至于是否为忏悔早年的杀业,这确实也有一定的因素。萧衍早年间手上沾满了鲜血,因此登基后十年就戒除荤腥,不近女色,甚至除了大型典礼外连音乐都不听,这在皇帝中显得颇为节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什么

但这解释也显得不够令人信服。因为舍身佛寺这种事,做一次尚且可以理解,但一再重复,显得不合常理且过于耗费财力,令人疑惑。

事实上,萧衍之所以耗费巨资,是因为他希望营造出一个繁荣太平的局面。

萧衍刚刚上台时发布了两道诏书,一道是裁减宫内冗员,另一道则是允许除谋反等重罪外的犯人通过交钱减刑。这两道诏书被视为新皇帝的施政之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见皇帝的财力紧张。

南齐永明时期为南朝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但萧昭业、萧鸾、萧宝卷的挥霍使国库严重亏空。萧衍上任后,为了开源节流,只得采取这些手段以充实国库,这也是为何在北魏挑衅时,萧衍选择了隐忍。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北魏的内耗,南朝的经济逐渐恢复。而要彰显国力,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烧钱”。南北朝时期,通过支持佛教事业来展现国力,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方式。

除了舍身之外,萧衍还积极举办各种大会、修建佛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不少是在他在位时修建的。那些四亿的开支,实质上就是他对佛教事业的慷慨捐赠。

谈论佛教虽然耗资巨大,但这是因为佛教提倡向善。到了萧衍这里,佛教已经与本土的道教、儒教混合,几乎完成了本土化,因此他推崇的佛教并不再像拓跋焘的长安那样,庙里还藏有兵器。

通过大力发展佛教,萧衍不仅展现了国家的繁荣,还实现了思想上的控制,这无疑是他的一大策略。

此时的南梁真的如他所愿的那样强大吗?佛教的推广是否真的没有负面影响呢?

宋齐时期的治世如元嘉、永明都占据了其统治时间的半数以上;而萧衍统治南梁四十余年,却并未创造出类似的治世成就。历史早已对此做出了评判。

公认的六朝最盛时期是元嘉之治,其后永明之治已经不及元嘉;而萧衍的治理效果在其统治中期就显露出了不少矛盾。

南朝的许多矛盾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了死胡同:南方士族无法再续东晋时的辉煌,仍沉溺于“上品无寒门”的梦想中;而南朝的体制未能打破这种固化,社会阶层几乎固化,面临崩溃的边缘。

面对这些困境,萧衍未尝思考如何突破(实际上他也无力突破),而是顺应其自然发展,等到赢得回光返照后便自以为完成了大功。这样的皇帝确实有些糊涂。

老年时沉浸于天下太平与个人功绩幻想中,是许多老皇帝常犯的毛病。特别是在南北朝的强敌环伺和内部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萧衍的处境也就显得更加艰难。

归根结底,萧衍执政时间过长。如果他在六十岁时去世,也许会被传为明君,如同后来的李隆基;而萧衍若在六十岁时去世,可能南朝也不会经历安史之乱。

现在还是让萧衍继续活一段时间,去他最钟爱的佛寺看看,探究究竟是何种大师,使得这位和尚皇帝甘愿舍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