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是什么 商誉通俗易懂的说法

2024-09-2301:37:44综合资讯0

商誉是什么 商誉通俗易懂的说法

引言:在2019年,股市的动荡频繁爆发,商誉、库存、应收账款等领域面临减值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商誉的起源、本质及其会计处理方式,结合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的演变,最终分析商誉摊销的潜在影响,为读者展现商誉的全貌。

作者:初善君

来源:雪球

商誉的起源与本质

商誉这一概念源自西方,英文为“goodwill”,反映了其会计本质:为追求企业美好未来所支付的超额对价。

学术界对商誉的本质有诸多讨论,主要的观点包括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好感价值论认为,顾客对企业的好感构成了商誉的部分。例如,顾客对淘宝或京东的偏爱,会使得这些企业的商誉超出其账面资产。而这股“好感”无法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随着理论的发展,好感价值论扩展至要素论,认为商誉不仅包括顾客的好感,还涵盖企业的组织结构、商标、工艺流程及渠道等要素。这便是所谓的收购协同效应,即企业的各种要素在被收购时产生的综合效益。

超额收益论指出,商誉是企业预期超出正常报酬的未来收益现值的部分。这意味着企业在长期内获取的超额利润体现了其商誉的价值。虽然该理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有广泛支持,但也有学者认为其概念过于模糊。

总计价账户论,即剩余价值论,认为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超出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实务中,支付对价通常被用作企业价值的代表。这也是中国准则的现行规定:企业并购时,支付对价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部分即为商誉。

第一个结论是:从商誉的计算可以看出,近年来A股公司为收购支付的溢价高达1.45万亿。2015年,传媒和游戏行业的并购热潮带来了商誉问题,当前的“杠杆牛”与“并购牛”现象,逐渐转变为“资金熊”与“商誉熊”。

商誉会计准则的发展

(一)美国会计准则(GAAP)

美国会计准则与中国在企业并购和商誉确认方面较为相似,包括权益法和购买法。美国准则采用全额商誉确认法,合并成本包含少数股东的部分,而中国准则不包括。2001年之前,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需按照预期使用年限摊销,摊销年限不超过40年;2001年后,则改为初始确认后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减值测试。

(二)国际会计准则(IFRS)

国际会计准则被大多数国家采纳,中国的会计准则修订亦参照国际准则。2004年,IFRS3修订规定企业合并需采用购买法,商誉不再摊销,但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为简化测试程序,IASB规定商誉减值测试仅需一步,即比较商誉最小单位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

(三)我国会计准则

早期,我国会计准则要求商誉摊销。199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规定商誉的摊销年限一般不超过10年。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大幅修订,现行准则趋近于IFRS。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支付对价超出被购买方净资产的部分应确认为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需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在年终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第二个结论:中国的商誉处理方法与GAAP和IFRS一致,均通过减值测试取代了摊销法。

商誉摊销的强烈呼声

商誉摊销建议引发广泛讨论,原因不仅在于自媒体的误传,更在于商誉对A股公司的深远影响。商誉摊销的呼声高涨,主要是因为减值测试存在显著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2018年因商誉大规模减值而引发的震撼损失。例如,2017年,前50家上市公司商誉总额达到255.058亿,前十家中仅这十家公司就发生了143.67亿的商誉减值,净利润亏损高达179亿元。这种情况给投资者带来了深远的阴影。

摊销并不能解决减值问题,它只是将痛苦延续,不能显著减少减值损失。

第二个缺陷是商誉减值的计提经常被用于调节利润。2017年,商誉减值计提只有366亿元,远低于实际需要计提的比例。许多公司未按实际情况进行减值计提,这使得商誉减值成为管理层调整利润的工具。

第三个结论:摊销呼声高涨是因为大家认为可以解决1.45万亿商誉的处理问题,但实际问题在于商誉准则的执行不力和积累的商誉。商誉摊销虽然可以减少当期利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实施商誉摊销法,会有不少公司面临亏损或退市的风险。按照2018年三季度的数据,商誉余额合计14457亿,按10年摊销,将使A股净利润减少1445.7亿元,占2017年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92%。银行、保险等商誉较低的行业数据更为严峻。

第四个结论:商誉摊销法实施后,可能导致几十家公司面临亏损或退市,商誉调整将更为普遍,很多公司可能会在摊销法实施前提前计提减值。

未来商誉准则的走向

商誉减值与摊销哪种方法更合理?经过分析,摊销法的改进是符合实际的,但问题在于减值测试的执行不力,导致风险累积。商誉在出现减值迹象时进行计提减值准备,而非逐年摊销,或许是一种更优的会计处理方法。这需要会计准则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相关应用指南,并明确商誉减值测试的具体程序和标准。

关于1.45万亿的商誉处理,考验着监管的智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