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门滋补膏 命门滋补膏骗局

2024-09-2301:54:57综合资讯0

命门滋补膏 命门滋补膏骗局

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作为中医喉科领域的顶尖名号,以黄氏响声丸和黄氏益寿强身膏而闻名。这两款药方源自40多年前黄氏第九代传人黄莘农医生(1928-2009年)无偿献方给国家。下面是无锡中医院黄氏喉科的风貌展示。

膏方的演变:

从简单到复杂,再到数字化

简单化

开个玩笑,如果杭州没有西湖,那么黄金周的游客会减少很多吧?

中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用景区来类比,西湖可以看作是中药中的哪一种呢?

或许可以说是地黄吧?没有地黄的中医,就像没有西湖的杭州一样。

地黄不仅有养血、补血、凉血的作用,还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早年的研究证明,地黄中的多糖和寡糖对造血系统有显著的刺激效果,确实是有据可循的。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中医历史上最早的滋补膏方之一就是用地黄单独煎制的,名为“单地黄煎”,记录在东晋陈延之所编撰的《小品方》中(约公元454-473年)。

千年后,《小品方》的书页仍在翻动。明朝绍兴的张景岳(1563-1640年)在滋补领域颇有建树。他总结养生的理论,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补精血。

张景岳的名方“两仪膏”便是著名之作。“两仪”源自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他解释说,人体内有个器官叫命门,正如太极生两仪,精血在其中流转。两仪膏就是用来滋补人体的“太极”之方。

“两仪膏”中包含了两种药材:人参和地黄,一阴一阳,性质均衡。张景岳认为,这样的药材搭配无可替代,没有比人参和地黄更好的补药了。

从历史中可以看出,如果要用两种药材来滋补,人参和地黄是首选。而如果只能用一种药,那人参可能就要让步了。

古代的膏方数量稀少,药材简单,因为当时条件限制。简单化成为主流,原因很简单——经济拮据。

复杂化

在《杭州膏方1000年简略回顾》一文中提到,琼玉膏是膏方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

曾有一位著名的广告人,他每次接待韩国客人时,都会收到琼玉膏。对此,他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每次来都送琼玉膏?难道我们自己没有琼玉膏吗?”他认为这是一个耻辱。

对此,我立即解释:琼玉膏在1179年首次记载时,配方包括高丽参24两、生地黄汁16斤、茯苓49斤、白蜜10斤。到了1237年,配方有所变化,人参减少至14两,生地黄减少至12斤,而白茯苓也有所减少,地黄的地位依旧显赫。

100年后,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朱权(1378-1448年)对琼玉膏进行了改良,加入了琥珀和沉香,效果更为出色,被称为“臞仙琼玉膏”。五年前,有一位著名妇科医生对这种改良后的琼玉膏赞不绝口。

朱权之后,朱棣也对这种膏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枸杞、天门冬和麦门冬,称之为“益寿永贞”。这一配方在清朝时期仍被使用,雍正皇帝(1723-1735年)也曾用它来养生并赠送他人。

琼玉膏的配方从最初的4味药,到朱权的6味药,再到朱棣的7味药,逐渐变得更加复杂。清朝时期的膏方较明朝时期显著增加了药材种类,主流趋向于复杂化,四季皆可使用。

数字化

对于中医而言,根基在于中国,脱离中国便无根。虽然韩国在北宋时期引进了琼玉膏,但他们对其变化并无深入了解。相比之下,我国的膏方随时代而变,具有活力。

黄氏益寿强身膏便是一个例子。它继承了“单地黄煎”的传统,发展到如今的22味药材,包括党参、人参、茯苓、黄芪、白术、山药、制何首乌、当归、熟地、川芎、牛膝、杜仲叶、续断、阿胶、红花、三七、炙甘草、制黄精、陈皮、牡丹皮、白芍和泽泻。它可以被看作是膏方的“大学时代”。

膏方从“小学时代”到“本科生”的发展需要理论支持。在明清两朝,中医养生理论日渐成熟。核心内容包括:全面调养,重点补肾和脾;活血化瘀的重要性;以及以温补为主,使用甘平、甘温药物,避免寒凉药物。

随着条件的改善,用药逐渐丰厚。黄氏益寿强身膏结合了多种经典补药,如补肾的六味地黄丸、补脾的补气益中丸、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补血的四物汤、补气的四君子汤,形成了全面的“本科文凭”。

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者对膏方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有更透明的数字化管理。如何确保药材的道地性,煎药的水质,煎药环境的卫生,工作人员的健康,以及质量控制数据,这些都成为了数字化的关键点。生产黄氏益寿强身膏的药企有134名质检人员,管理这瓶药的有近400个数据。质检部经理盛会勤详细解释了煎药用水的标准,并分享了她在这一岗位上的艰辛。她在质量管理中面临的压力,不禁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