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试开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连续产气达22天。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也为未来能源开发开辟了新天地。
作为中国人,这一消息让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老师,这让我立刻想到,今年中考物理化学以及可能的语文考试,都有可能涉及到这一话题。
在物理方面,考试可能考察到可燃冰的热值、比热容、能量转化及其密度等知识点。
化学上则可能涉及到可燃冰的化学式以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燃冰(CH4·8H20)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或者CH4·8H20+2O2=CO2+10H2O。
语文考试中,早在以前的阅读理解中,就出现过相关的题目。
一、说明文部分:被称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可能在十年内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天,在沪举办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汪品先介绍了我国在南海发现的大量“可燃冰”储量。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建造大型勘探船,以便更深入地寻找“可燃冰”资源。汪院士指出,“可燃冰”是一种在海底高压和接近冰点的环境中形成的甲烷气体水合物。其外观如冰,但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具有燃烧性。如果将甲烷从冰中释放,体积将是水的160倍。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释放的热值。估计在地壳浅层,可燃冰储层中的有机碳总量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如果“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得到利用,将极大地缓解能源问题。关于这种新能源的开发,科学界还有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甲烷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比二氧化碳大10到20倍。如果开采不当,可能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从而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由于“可燃冰”埋藏在海底岩石中,开采和运输难度较大,至今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汪院士预计,经过约十年的努力,人类有望克服这些技术难题,实现“可燃冰”的安全开采和清洁燃烧。(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结合全文,为“可燃冰”提供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超过30字)(2分)
答案:“可燃冰”是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甲烷气体水合物。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2.根据全文,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弊?(4分)
答案:利:含有机碳量是全球石化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弊:开采可能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释放,增加温室气体;海底岩石中的“可燃冰”开采难度大。评分:4分,每点2分。
3.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能否去掉“大约”一词,为什么?(3分)
答案:采用了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大约”不能去掉,因为它表示估算,去掉后会显得过于绝对。评分:3分,方法正确得1分,分析正确得2分。
4.文中提到:“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根据文中信息,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答案提示:设计方案需考虑可燃冰的特点,解决甲烷气体散失和开采运输难题。评分:4分,方案合理即可。
二、①能源常常让人联想到燃烧和火焰,而冰块似乎与之无关。但如今,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这种白色固体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具有燃烧性。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是甲烷)被包裹在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和高压下结晶而成。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它在温度高于零度时会分解,海底温度一般在2到4摄氏度,适合其形成;生成可燃冰需要30个大气压以上的压力,而海底深度通常能提供足够的压力;海底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为可燃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海底地层的多孔介质使得在这些条件下,甲烷水合物能够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
③1972年,前苏联科学家首次在北极圈发现了可燃冰。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探测,目前估计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石化燃料的两倍,涵盖了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地。
④据科学家估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能释放出164立方米甲烷和0.8立方米淡水。甲烷是一种高效燃料,燃烧后几乎无污染。可燃冰有望成为21世纪的重要清洁能源。
⑤为了使可燃冰尽快造福人类,关键在于找到安全有效的开采方法。目前有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等几种开采方案,但都面临如何收集甲烷气体的问题。甲烷作为温室气体,一旦泄漏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可能引发大陆架动荡,造成海底塌方和海啸等灾难。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有许多挑战。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难题最终会得到解决。
1.根据第①段,用一句话给“可燃冰”下定义。(不超过30字)(3分)
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含甲烷的冰状白色固体。
2.以下是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充其中缺失的部分。(2分)
什么是可燃冰→______可燃冰的形成过程______→首次发现及全球储量→______可燃冰的应用前景________→目前开发利用的挑战
3.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今天,科学家已把开发和商业利用可燃冰作为研究目标。”应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2分)
答案:应放在③④段的b处。
4.“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何?(3分)
答案:不能去掉。“几乎”表示燃烧后会有少量污染物质,去掉后不够准确。(意近即可)
5.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导致哪些后果?(2分)
答案:①严重破坏环境 ②引发大陆架动荡,导致海底塌方和海啸。
6.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列数据,准确具体地
描述了可燃冰作为清洁新能源的潜力和具体特性。通过列举数据,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其燃烧的热值和释放的气体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能源价值。评分:3分,列数据方法得1分,作用说明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