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复西归 百川东到什么何时复西归

2024-09-2402:38:29综合资讯0

来源:李全修 36品国学讲堂

何时复西归 百川东到什么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长歌行》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篇古辞,属于“相和歌辞”里的平调曲。诗中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珍贵,意在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关于《长歌行》的诗题,《昭明文选》中的李善注释道:“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长歌’,意为寿命长短由命定,非妄求。”他还引用了其他古诗解释了“长歌”的激烈程度。与《短歌行》一样,《长歌行》的名字也是以声调的长短来命名的,而非字面上的寿命。

对于这首诗的意图,吴兢在《乐府解题》中提出:“诗意在于芳华难久,应趁年轻努力欢享,否则老来无所成而感伤。”诗的真正含义在于提醒人们时间不等人,青春一去不复返,应该早早地抓住机会、努力拼搏,以免到老了因虚度光阴而感到悔恨。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劝学诗,也是一首励志诗,适合用来教育年轻人。

何时复西归 百川东到什么何时复西归

整首诗通过比喻展现了深刻的道理。前八句通过比喻手法,前六句用“园中葵”的生长与衰退象征人的生命和青春的流逝,第七八句则用“百川东流不回”来形容时间的不可逆转。最后两句总结了主题:珍惜青春,及早努力。

诗的开篇以“园中葵”为引子,通过比喻引发情感。这里的“葵”可能是向日葵,也可能是《诗经·豳风·七月》中提到的蔬菜之一,无论是哪一种,它都是春天生长的植物。通过“青青”这一叠词,诗人突出了葵花的生机勃勃。春晨的露水滋润着“园中葵”,等待着阳光的照射,这一描写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隐含了人应当积极待时的道理。

接着,诗人写道:“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从“园中葵”推及“万物”,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繁荣。“阳春”指的是温暖的春季,阳光、气候、雨露使得万物生长茂盛,这正如《庄子·庚桑楚》所言“春气发而百草生”。“布德泽”体现了春天对万物的恩惠,使得一切生机勃勃。

何时复西归 百川东到什么何时复西归

接下来的两句却急转直下:“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春天虽然美好,但秋天终将来临,万物将由繁荣转向衰退。诗人对这一点心存恐惧,暗示着对时间流逝的警觉。这种警觉促使人们在春天时节努力奋斗,如《周易·乾卦》所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品德高尚的人应自强不息,小心谨慎如临危境)

接下来,诗人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宇宙是永恒的,而人的生命却短暂如流水般逝去,不可重来。流水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何时复西归 百川东到什么何时复西归

诗的结尾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将前面的比喻和警示总结得十分到位。诗人通过“努力”这一词汇,涵盖了志向、学习、实践、珍惜时光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个词语将丰富的内涵浓缩为简单的劝诫,使得表达既明确又有力。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劝诫,使得其教诲既贴近生活,又容易被接受。尤其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已经成为了自我警戒和教育他人的名言。

从诗法角度来看,《长歌行》的句法变化多样,既有单句结构,也有因果复句和复杂谓语句。诗人用反问句式和假设复句增强了表达的力量。通过这些变化,诗人不仅传达了深刻的道理,也为诗的表现效果提供了最佳的表达方式。

何时复西归 百川东到什么何时复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