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是怎么形成的,月食的形成过程简单示意图

2023-09-1222:52:36常识分享0

月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天文现象,在全球每年至少可以观察到两次。月食包含五个阶段,即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从名称上可以推测出它们的基本外观。

实际上,在月食之前存在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半影食始"。在这个过程中,月球刚刚与半影区(接受少量光线照射的区域)接触,月亮的亮度会略微减弱,但人类很难察觉到。月亮并没有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因此不会被完全遮蔽。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也可以算作月食的一种。如果单独发生,通过望远镜,人们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月亮变暗的颜色。

言归正传,月食起始于"初亏",仅在月偏食和月全食时发生。月球慢慢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并进行第一次外切。

"食既"仅在月全食时发生。你会发现月球与本影发生第一次内切,由于月亮较小,此时它已完全进入地球的阴影之中。

"食甚"是指月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距离最接近的时刻。在由于太阳光的折射作用,月亮的表面呈现出暗红色,我们通常称之为"血月"。这个时候比较容易用肉眼观察到月食的模样。

"生光"是指月全食时产生的现象,也是第二次内切的过程。月亮已经缓缓从地球的本影区移动出来。

"复圆"与"初亏"相反,月球逐渐离开地球的本影区,并与本影进行第二次外切。它标志着整个月食过程的结束。

月食的大小可以以"食分"来表示,即月亮在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的最远距离与月球直径之比。食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当半影食始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也能观察到月食。在中国古代,人们曾使用食分对月食进行计算和推算。

月全食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称为"连环四月食",非常罕见,在500年内只出现了三次,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下一次预计将在2032年和2033年。这个现象得名于在连续两年内出现四次月全食。月全食需要月球完全进入没有太阳光直射的本影区才会发生,其发生概率甚至不到29%。每当出现"连环四月食"现象时,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