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 7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2024-09-2601:12:47综合资讯0

这段文本中包含了众多中国古代经典名句及其解释,每一条都引自历史文献或古代名人的言行。这些引文体现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智慧。以下是每条引文的解释简化与梳理: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第一次打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开始衰减,第三次则完全耗尽。比喻要趁着气势高涨时抓紧时间完成任务。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 《史记·吕不韦列传》

释义:增加或删减一字,即可获得千金。形容文辞极其重要,不能随意更改。

“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唐诗纪事》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形容通过微小的修改使作品更完美的人。

“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比喻深厚的报答。形容对有恩于自己的人的感激和回报。

“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晋书·谢安传》

释义:指重新担任重要职务。也比喻从失势中恢复再度得势。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 《战国策·燕策三》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形容空谈理论而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真诚地认错和赔罪。

“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经历极大的艰难困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汉·贾谊《过秦论》

释义:用树木做武器,举竹竿作旗帜。形容人民起义的情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释义:比喻真诚地邀请或征求别人意见,尽管对方地位低微。

“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指年轻人有培养的潜力,表明能够教育和培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项羽本纪》

释义:形容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即使年纪老了,志气和干劲依然旺盛。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鼓励文人投身于实践和军事,不应长时间留在书斋中。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尚书·武成》

释义:形容对资源的极端浪费和不加珍惜。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

释义: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实际另有打算。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礼记·檀弓下》

释义:表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形容极端愤怒的状态。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释义:形容勤奋好学,书本不离手。

“读《易》,韦编三绝。”

— 《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形容读书勤奋到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

释义:指思想不拘一格,评价标准多样化。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左传·成公十年》

释义:形容病情非常严重,无法治疗。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 汉·王充《论衡·道虚》

释义:比喻一个人得势,相关的人也跟着得益。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列子·汤问》

释义:比喻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口有蜜,腹有剑”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释义:形容口甜心狠,表面友好但实际阴险。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者自相惊扰。

“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新唐书·韩愈传赞》

释义:比喻德高望重,受到尊敬。

我们继续: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释义:比喻做事情时要抓住主要的、关键的部分。也可用于战术上抓住敌人的主要目标。

出自: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释义:比喻国家虽败而山河依旧,强调了国家存亡的重要性。也可用来形容破败后的景象。

出自:宋·欧阳修《秋声赋》:“洒陛下之江河,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释义:形容秋天景色的壮丽,同时也有怀远的情感在其中。比喻思乡之情。

出自:明·朱元璋《明史·朱元璋传》:“竭诚守国,杀伐时于万里;追恩诸侯,舍身于百战。”

释义:竭尽全力保卫国家,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也比喻忠诚于职责,无怨无悔。

出自:《宋史·文天祥传》:“杀身成仁,公乎世乎;侍奉父母,不忠于国。”

释义:形容英勇牺牲,以保全国家或正义。强调个人的牺牲精神和忠诚。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释义:形容真理或爱情的力量,不受任何障碍的阻挡。比喻真挚的情感或真实的事情终将显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勇冠三军兮气吞万里。”

释义:形容气吞山河的豪情。多用于赞美有强大气魄和力量的人。

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之门,五百之士,仰奉君主。”

释义:比喻门下拥有众多人才,能够依靠强大的团队或支持。

出自:《史记·司马迁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释义:形容文章或诗歌非常有力量,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响或震动。

出自: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释义:形容自己虽在困境中仍不忘国家的事情。也比喻在逆境中仍保持一份责任感和志向。

希望这些注释和释义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更多需要或者其他问题,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