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全诗内容

2024-09-2601:51:02综合资讯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诗中缅怀的是汉朝时期的‘飞将军’李广。李广以勇猛著称,他在边关任职时,匈奴对他深感畏惧,称其为‘汉飞将军’,多年不敢侵犯边境。李广的孙子李陵却因投降敌人而留下了万世的骂名。尤其是宋末元初的“杨家将演义”流传开来,其中描绘了北宋名将杨业在狼牙谷被困不愿投降,撞击李陵碑而亡的情节,这进一步加深了李陵投降的恶名。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李陵的投降经过,以下是《汉书》中关于李陵兵败的故事(见《汉书.李广传》)的翻译,以供分析。

汉武帝天汉二年,李广利(汉武帝的妹夫)带领三万骑兵出征匈奴右贤王。武帝命令李陵负责贰师将军的辎重。李陵在未央宫武台殿请求参战:“我所率领的边军都是勇士,能够擒虎射雕。我愿意自挡一面,前往兰干山南以分散匈奴军队。”皇上答道:“将军不愿隶属他人,但我兵员过多,没有骑兵可供你。”李陵则表示:“我不需要骑兵,我愿以少数兵力迎战,以五千步兵进攻匈奴。”皇上欣然批准了李陵的请求,并派强都尉路博德在半路迎接李陵的军队。博德曾为伏波将军,他上奏请求将李陵的军队留在冬天,春天再战,皇上因而愤怒,怀疑博德的请求可能是李陵不愿出征的借口。皇上于是下令博德带兵到西河阻止匈奴,给李陵下达命令,在九月出发,至东浚稽山南待命。

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居延关,经过三十天行程,抵达浚稽山,绘制地图并观察匈奴动向。李陵的部下步乐回到都城汇报战况,皇上对李陵的英勇表现非常满意,封步乐为郎官。

李陵在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相遇,匈奴骑兵三万围攻汉军。李陵在两山之间驻军,以大车为营,并命令部队“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止”。匈奴见汉军兵力少,迅速冲到营前,汉军展开激战,杀死匈奴士兵数千。单于惊恐不已,召集左右部落八万骑兵攻击汉军,李陵则继续战斗,逐渐撤退到山谷中。士卒连续作战,伤亡惨重,有些士兵带伤继续作战。李陵在休战时询问原因,发现战士们受伤严重,他决定在战斗间隙继续努力。

接下来的战斗中,李陵斩杀敌将三千,继续向东南方向撤退,经过大泽的芦苇中时,匈奴单于从上风处放火,李陵也让军士放火自救。军队在山下继续战斗,杀敌数千。单于看到汉军战斗力强悍,决定撤退。

李陵的军队也面临困境,弓箭已经用尽。在一次逃跑过程中,一名军候投降匈奴并告知匈奴李陵军无援兵,匈奴于是加大攻势。汉军守在谷中,匈奴四面围攻,箭雨如注。李陵与韩延年带领一部分士兵突围,但韩延年战死。李陵在逃亡途中感叹:“我无颜面对陛下”,最终决定投降匈奴。最终,李陵的部队有四百余人逃回关塞。

汉武帝对李陵的投降愤怒不已,召见李陵的母亲和妻子,察看其面相以确认是否有丧失的迹象。李陵投降的消息传来,皇帝对李陵的背叛极为愤怒。陈步乐因误奏辞而自杀。众臣纷纷认为李陵罪不可恕。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称李陵在困境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忠诚是极为可贵的,但皇上不听,判司马迁腐刑。

后来,皇上后悔未能及时救援李陵,派遣使臣犒劳李陵余军。李陵在匈奴一年多后,汉武帝派公孙敖出征救援,但公孙敖未能成功。皇上得知李陵的全家被杀,痛心不已。李陵为汉朝拼死抗敌,而最终家破人亡,令人深感惋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认真调查情况,避免草率决定。否则,不仅个人和家庭会受到冤屈,整个国家也会因此动荡。无论哪个时代,治国者都应记住这一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