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橱窗填空 一什么橱窗填量词

2024-09-2602:11:06综合资讯0

编者注:本文由杨青山撰写,他是一位科技爱好者,专注于新硬件。他还维护两个微信公号,分别是科技新知(kejixinzhi)和硬件再发明(hard1024)。

为何Apple Pay在此时推出市场?究竟有什么条件在现在达到了成熟状态?

在寻找答案之前,让我用一种通俗的理论来解读移动支付。我们常常认为,支付方式的“移动性”就是它的终极目标吗?实际上一张或几张信用卡可能比携带一部智能手机更方便,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以手机为基础的移动支付呢?

移动支付的最初形式是零钱,后来出现了信用卡,解决了在高额消费时需要携带大量现金的问题。这种线下支付方式的局限在于你只能在特定位置消费,消费品类也有限。例如,如果你想买双耐克运动鞋,只能到专卖店去,且只能选择店内的款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C端的网银和支付宝出现了,但这些并没有“移动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银和支付宝也被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这种情况可以视为线上移动支付。线上移动支付的优势在于不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你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商品或服务,预约热门餐厅的席位,只需使用手机进行搜索和远程支付。

单纯的线上移动支付虽然可以进行远程购买,却无法解决近程的即时需求。例如,当你路过一家时装店,看到橱窗里的貂皮大衣却发现没有现金或信用卡时,智能手机也无能为力。而且,许多小众商品或服务在网上难以提供或成本过高。最重要的是,如果线上移动支付不能实现近距离即时购买,那么“移动”这一属性又有何意义呢?

我们现在基本上处于线上和线下移动支付并存的状态。我们依然携带手机和零钱/信用卡。

有没有一种形态能够将零钱、信用卡和线上移动支付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最大的支付便利?这种形态应该能够兼顾近程的即时支付和远程的广泛选择,将所有优势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支付的终极形态。

目前,Apple Pay是最接近这一终极形态的:它以iPhone为硬件基础,通过强大的生态系统推广Apple Pay,绑定越来越多的商户。你无需携带卡片或现金,只需用iPhone扫描绑定几张信用卡,无论是线上应用购买、电子商务支付还是线下的小额支付,都可以实现。尽管在国外,日本早早实践了结合线上线下的移动支付,通过NFC技术进行安全校验,但当时的移动互联网概念尚未成熟,所谓的移动支付只是用手机代替了零钱,线上服务选择也十分有限。

线下移动支付——线上移动支付——线上线下结合的移动支付,这一发展脉络需要打通哪些关节?

线下移动支付从零钱到信用卡的发展由金融机构主导,需要商家的配合。而线上移动支付的发展则是由互联网企业主导,将网银和支付宝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建立了线上商品生态。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移动支付,以Apple Pay为例,是一个打通了支付媒介、银行和商家终端的完整体系。苹果提供了封闭的iOS生态、统一的iPhone智能手机以及基于Touch ID和NFC芯片的安全交易机制。

升级到终极移动支付形态的关键步骤是:为什么线下商家和信用卡组织会主动向苹果靠拢?换句话说,在智能手机已经统一了线上线下支付媒介,且安全技术(如NFC芯片、指纹认证、动态验证码)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谁能将散乱的创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谁就能主导这一过程。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谁能够争取到更多用户的问题,后者的实现难度远高于前者。

有人认为,有了智能手机就能迅速实现终极形态的移动支付。智能手机本身并非为移动支付而生,而是移动支付对智能手机功能的扩展。真正需要的角色是那些能够说服商家和银行,创建安全移动支付所需的软硬件标准,推广具备移动支付功能的智能手机,将其普及到尽可能多的用户手中,让大家接受新的支付方式。

引导、圈定并强迫用户的能力,才是说服银行和商家的关键。这一过程需要具备软硬件结合的互联网公司,最终才能实现移动支付的终极形态。移动支付的三个阶段:线下移动支付——线上移动支付——线上线下结合的移动支付,它们依次递进,顺应现实的发展趋势。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36氪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