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禧年左右,我还只是个两三岁的孩童,但那时的我已经开始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我总是翻阅父亲的汽车杂志,对各种车型充满了好奇。从《佳美》到《平治》,再到《宝马》、《本田》和《丰田》,这些汽车品牌名字早早就进入了我的记忆里。
那时,我对汽车的了解还处于萌芽阶段。记得大概是2002年或2003年的一本汽车杂志(推测是2002年,因为到2003年时12代车型已经发布了),介绍了汽车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总觉得杂志里出现的车都是顶级好车,看到自己曾坐过的车型出现在杂志上,心中的兴奋难以言表。
在那时候,虽然我还很小,只有四五岁,但我已经能够分辨街上汽车的代数。那个年代与现在不同,型号繁多,如133、155、180等,还有本土版的多种变体,7代、8代等,选择丰富多样。比起如今的简单几款车型,那时的车型分得非常细致。特别是《佳美》,圆灯和细灯的不同版本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感觉自己当时的汽车知识还是有些小成就感的。
回到11代丰田玛捷斯塔车型,代号S180,这款车属于顶级版本,接近凌志的定位。我个人认为,如果让我在玛捷斯塔和千禧版凌志之间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玛捷斯塔。因为我觉得这款玛捷斯塔的内饰比凌志更具美感,外观也更为现代。
玛捷斯塔的外观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正的车身设计虽然不显呆板,却展现出一种大气和优雅。车头装配的金色标志和独特的鬼面罩设计相当霸气,加上丰田高档车惯用的绿色灯罩,经过氧化处理后的效果十分有趣。
侧面设计也非常有气势,尤其是车头部分。提到11代玛捷斯塔,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内饰。那时候的我觉得它极为豪华和舒适,厚重的标台令人惊叹,这款车从那时起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知道了玛捷斯塔这个顶级版本的存在。
丰田在那个年代从未让人失望。
尾灯采用深红色灯罩,使得整车显得非常高档。这种设计我们熟悉的还有后期版的雷克萨斯LX470,它的灯罩颜色也非常类似,显得非常霸气和豪华!这款车配备了V8发动机,与顶级凌志房车共享动力系统,一眼就能看出这并非普通车型。
打开车门,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积的高档绒布和温馨的居家色调的内饰!当时觉得非常豪华的大标台,至今仍然保持着高贵大气的风格。不过相比宽大的标台,底部地台显得有些狭窄,略显小气。
尽管独特的设计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得过时,但豪华感始终不变。
车内的仪表板设计也很有趣,中间的Mon可能是投影显示的,而实际上还有一个机械式仪表,两侧的按键用于调节HUD和仪表板。对于我这种习惯于模拟仪表的人来说,能有一个机械仪表实在太棒了!
车内配备了双区恒温空调,当时前排左右分区空调还比较少见,只不过调节温度的按键稍显麻烦。
13代车型也有类似的设计,打开车门会发现CD播放器,而不是空旷的空间。
这款车似乎没有记忆功能,虽然我曾认为记忆功能不重要,但最近对这个功能产生了兴趣,想知道如何设置,并探究其实际便利性。
改良后的1UZ引擎在动力性能上接近后来的3UZ引擎,配合5速自动变速箱,驾驶体验非常顺畅,除非在1档换到2档时不松油,会有一丝顿挫(不过不挑剔的话几乎感觉不到)。这款车的动力总成在丰田房车中属于顶级。
这款车的悬挂有两个高度调节模式和两个驾驶模式,但这些功能在当时的本土版丰田中也较为常见。
外观设计和用料在以前的帖子中已被多次赞扬,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座椅只有四向调节,相对“抠门”,毕竟后来的《佳美》都有八向调节。
还有一个不太明白的地方是,很多丰田本土版车型座椅底座下都有安全气囊标志,不知道是否意味着更大的侧气囊?
后排空间虽不宽敞,但氛围营造得很棒,还有经典的椅背把手和专属地毯。椅背的物品存放板已经用皮质包裹,这显示了车辆的定位。
有朋友曾说12代车型的后排坐垫很高,我当时并没觉得。现在看来11代车型的坐垫更高。我个人喜欢稍高的座椅,这样长途驾驶会更舒适,视线也更好。
没有电动门可能是12代开始的配置,而车门撑杆只做了包裹,没有设置收纳空间,显得不够高档。当时的自动升起功能已经相当高级。
1UZ引擎的尾期版本,配备了VVT-i技术,这意味着动力系统与千禧版凌志完全一致,调教应该也相似。从凌志的驾驶体验来看,这款车的质感也可以作为参考。
以凌志为例,正常驾驶时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即使是起步也不会有明显的噪音(大约2000转左右)。虽然加速时会有一些声音,但整体效果令人满意。变速箱的表现也非常顺滑。
隔音效果很好,但底盘质感在高档次表现上略逊色于平治和宝马。NVH表现优秀,虽然在不平路面上的声音比欧洲同级车略大,但反馈的声音让人感到舒适,乘坐体验也很愉快。
这款车虽然在国内并不常见,却是我对顶级车的最早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