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垒是什么意思 三垒是什么意思

2024-09-2902:25:36综合资讯0

唐宋时期的武庙祭祀体系,以文庙为标准,专门用于祭祀各代武将。其历史起始于开元十九年,当唐玄宗设立了太公尚父庙,历经657年,直到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废除武成王庙并设立关羽庙。这个过程中,武庙的祭祀名单经历了多次变更,大约有80多位名将曾入选武庙。尽管英杰辈出,仍有许多名将未能入选武庙。本文将深入盘点那些被遗漏的武庙遗珠。

上三垒是什么意思 三垒是什么意思

秦琼是武庙中的一大遗珠。与他同时代的程咬金和尉迟恭均入选了武庙,唯独秦琼未能入选,令人唏嘘。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的著名将领,是“门神”之一,也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威名赫赫,“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的说法,虽然来自演义小说,但也反映了他在历史中的真实威力。

上三垒是什么意思 三垒是什么意思

史书上记载,秦琼的勇武远近闻名。他的兵器是四棱金装锏,每柄重65斤,共计130斤。虽然金装锏属于鞭类武器,但其沉重的特点使得它可以轻易地击穿盔甲,造成严重伤害,杀伤力丝毫不逊于刀枪等有刃武器。

秦琼初期服务于隋朝,随来护儿、张须陀征战,身负重伤。之后,他投奔瓦岗李密,瓦岗失败后又转投李渊。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和翼国公。

大唐统一后,秦琼饱受疾病困扰,于638年去世。去世后,他被追封为护国公,并在贞观17年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除了勇猛,秦琼还以忠义著称。他与“二哥”单雄信的深厚情谊,和因为感念李渊的赏识而拒绝参加李世民的“兵谏”,都展示了他的忠诚。

上三垒是什么意思 三垒是什么意思

尽管秦琼在李世民手下表现出色,李渊对他也极力拉拢,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如上柱国、翼国公。李渊甚至在美良川战后对秦琼说:“你立下如此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这在唐代降将中是独一无二的。

李渊的厚待使秦琼感激不已。尽管秦琼对李建成的情感更多,但出于对李渊的感恩,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了中立。

玄武门之变前,秦琼的地位远高于尉迟恭,但当李世民封凌烟阁功臣时,尉迟恭成为武将之首,而秦琼却排在这也是原因所在。

窦宪,东汉时期的名将及外戚,开国名将窦融的曾孙。

因窦宪的妹妹是汉和帝之母,他的早年性格急躁且傲慢,导致后来公然杀死竞争者刘畅,被太后禁闭于内宫。

为赎罪,窦宪请求出征匈奴,结果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军事才能。

上三垒是什么意思 三垒是什么意思

永元元年,窦宪带领军队与北匈奴在稽落山交战,北单于大败,汉军俘获一万三千余人,降者二十万。窦宪刻石纪功而归。

永元二年,窦宪再次北击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永元三年,他在金微山大败北匈奴主力,俘获北单于皇太后,迫使北匈奴西迁,后又辗转进入欧洲。中原以北的匈奴自此消失。

上三垒是什么意思 三垒是什么意思

窦宪平定匈奴后威名大盛,变得更加跋扈,最终被汉和帝以谋逆罪处死。

虽然窦宪在历史上因阴谋篡汉而名声不佳,使其未能入选武庙,但他对抗匈奴的贡献巨大,其“燕然勒石”的武功也不逊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陈庆之,南朝梁的名将,是毛主席最为钦佩的古代名将之一。毛主席在读《南史·陈庆之传》时曾充满感慨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上三垒是什么意思 三垒是什么意思

陈庆之出身贫寒,早年跟随梁武帝萧衍,得到重用。41岁时,他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开始领兵作战,凭借勇谋成为战神。

据记载,陈庆之一生未尝败绩,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屡次出奇制胜。

520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降梁,梁武帝派陈庆之去接应,并护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魏十万大军抵抗,陈庆之率军二千将其击溃。

527年,陈庆之攻打魏国涡阳,魏派增援。陈庆之亲率五百兵卒突击,破魏三万前锋。占领涡阳城后,与魏兵从春到冬激战,“数十百战”,最终击败魏军,涡水被堵塞。

同年,魏国动乱,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回魏国。魏军以七万精兵筑九垒抗拒,陈庆之半天攻陷三垒,魏兵退却。魏济阳王元晖业也被击败。

魏国又派大量援军驻守荥阳,陈庆之军中有人恐惧,他鼓励士兵攻城,并最终攻陷荥阳。入城后,再次被围困,陈庆之率三千兵力打破围攻,魏军降服。陈庆之从北海王元颢开始,“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陈庆之的卓越表现,难怪毛主席在读《陈庆之传》时“热血沸腾,掷书而起”了!

薛仁贵,历史上另一位实力与名气并存的将领,至今民间仍传颂着他的传奇故事,如“良策息干戈”、“神勇收辽东”等。

薛仁贵是北魏名将薛安都之后,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军征高丽,获唐太宗器重。自此,薛仁贵征战四方,曾大败九姓铁勒、击破突厥等。

薛仁贵被认为是帅才,但其武勇更为突出。他首次出手便是在辽东战场上单枪匹马救援被俘郎将刘君邛。史书记载他将高丽一将领的首级悬于马上,使高丽军胆寒而撤退。

《新唐书》记载,薛仁贵在天山击九姓铁勒前,李治在内殿赐宴,称其射箭技艺超群。薛仁贵应命射

箭时,仅一箭穿透了五层甲胄,李治对此大为惊叹,立即赐给薛仁贵坚甲。

当薛仁贵率军到达天山后,面对九姓铁勒的十万大军,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在敌人的挑战下,薛仁贵一箭射杀三名骑士,令其他骑士慑于其威猛而纷纷投降。这使得军中传颂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除了天山战役,民间还有关于薛仁贵五箭取榆林的故事。传说中,他在攻取榆林城时,连发五箭命中辽国高昌太子的五员大将,敌军大乱,薛仁贵趁机攻入城中,成功破城。

薛仁贵不仅是勇将,还是博学多才的文官,他曾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提出了“立天之道,有阴有阳;立地之道,有柔有刚;立人之道,有节有义”的独特见解,堪称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周易》研究著作。

李世民评价他:“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李治也赞赏道:“卿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皆遵声教者,皆卿之力。”

这显示了薛仁贵在当时帝王心中的高尚地位,尽管如此,他未能入选武庙,原因在于唐初名将群星璀璨。

杨素,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一个权谋阴险、陷害忠良的奸臣。他诬陷贺若弼、史万岁、李纲等忠臣良将,滥用民力建造离宫,致使“死者数以万计”,并且助杨广弑父夺位。历史上,他确实为权谋之人。

从功绩和能力的角度来看,杨素完全有资格入选武庙。

杨素不仅在军政方面全能,还是辅佐杨坚一统华夏、击败突厥的元勋,还帮助开创了“开皇盛世”。

杨素治军严谨,从未尝败绩。他在大战前总会找借口处置一些犯错的士兵,斩首多者数百,少者几十。两军对阵时,他要求每次出征必须赢得胜利,败北者无论人数多少,立刻斩首于阵前。这种严明的军令确保了士兵们的必胜决心。

杨素在战斗中擅长步战、骑战及水战,尤其善于在敌人的长处领域击败对手。如南朝擅长水军,他则以水军击破对手;突厥擅长骑兵,他则以骑军大败之。

伐陈之战中,南陈军队集中水师于三峡峡口,杨素则同时发动骑、步、船三军攻击敌人水陆据点,水战中大胜陈军,并摧毁其长江舰队,使南朝将士对他敬畏有加,称其为“江神”。

隋朝建立后,杨素北征突厥,改变了中原军队千年的戎车鹿角阵战法,以骑阵对抗骑阵,轻勇先锋,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突厥十万精骑被击败,突厥达头大汗重创而逃,“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杨素再征突厥,战绩辉煌,直到突厥退兵时,他以严厉的手段让突厥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