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新年,我们常常感叹年味不如从前,这主要因为如今的节庆准备活动越来越少了。
回忆起童年的新年,腊月刚刚开始,我们就会忙碌地准备各种年节活动:宰年猪、清扫家中尘埃、置办新衣、书写春联……在这些细致的准备中,新年的气氛逐渐浓厚。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有些传统仪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生活,比如放鞭炮,大多数地方现在已经禁放。
尽管如此,贴春联依然是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春联贴上门框,整个家庭都会感受到一种崭新的氛围。看着街坊邻里的门上春联,年味也会悄然滋生于心。
那么,如何写好春联?如何分辨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贴对联又有哪些讲究呢?
对联的撰写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对联的基本规则,就可以轻松完成。
1、字数相同,句式对应。
字数相等是对联的基本要求,没人会写一副上下联字数不匹配的对联。
历史上曾有一副挽联,上联写着“中国人民”,下联则是“袁世凯”。当时人们不解,询问作者。作者解释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显示了字数不一致的对联难以对仗。
句式的相应性也很重要。比如:“牡丹花好看,榴莲很难闻。”这里的上下联在断句上不对称:“牡丹花/好看,榴莲/很/难闻。”其中“牡丹花”是三字名词,而“榴莲”是二字词组,下联多了副词“很”,显得句式不一致。
句式不一致会让人感觉不自然,这一点很容易被有语感的人察觉。
2、词性一致,结构相同。
对联的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具有相同的词性,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叠词对叠词。
明清时期的李渔编写了《笠翁对韵》,书中收录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等方面的虚实应对,并按韵分编,朗朗上口,有助于学习诗词对联的对仗和押韵。
除了词性,词语结构也需一致,比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等。
有趣的是,古龙曾给金庸出题,上联为“冰比冰水冰”,金庸思考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这是因为上联中的“冰”字有名词和形容词的不同用法,难以对仗。不过金庸在《金庸作品集新序》中否认了这段趣事。
3、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平仄相对。通常情况下,只要偶数位置上的字平仄对称即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平仄必须对称,上联末字需为仄声,下联末字需为平声,这就是所谓的“仄起平收”。
金庸在否认与古龙的对联趣事中提到:“汉语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末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用平声结尾。”现代汉语中,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4、内容相关,主题一致。
对联的上下联必须统一表达一个主题。
例如:“春天芳草尤为绿,夏日荷花别样红。”这看似对仗工整,但一个写春草一个写夏荷,没有明确的主题,显得缺乏连贯性。
网络上有一副回文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回文联正读反读都一样,但由于上下联意思完全不相关,因此只能算作文字游戏,并不是一副优秀的对联。
如今,许多人不再手写对联,而是直接购买。购买对联后,如何区分上下联呢?
我们可以通过“仄起平收”的规则,仅看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来区分。若最后一个字是三声或四声,则为上联;若是第一声或第二声,则为下联。
目前市场上的对联标准不一,有的上下联都是平声或仄声,甚至平仄对称也不准确。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可以帮助我们挑选到更合适的对联。
小时候写对联时,我们常常查阅口诀:“人对门立,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年复一年,常常忘记,只能再次翻书查找。
实际上,对联的贴法与古人的读书习惯有关。古书多为竖排,从右往左,因此对联也应从右往左贴。只要记住,对联是从右向左读的,贴法也就顺理成章了。横批也要按照这一原则从右往左书写。
随着春节的临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对联、贴对联。虽然编写对联仍然有难度,但可以根据要求找到符合标准的对联,然后亲自书写。无论字迹如何,书写过程中的仪式感将使新年更加有意义。